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野史偏就要我命

第111章 抄家

野史偏就要我命 笑看历史 2445 2025-02-14 13:11

  陈启贤怒目圆瞪,和身边一人眼神一对。

  那人站起身来“啪”的反手抽了这县大人一巴掌。

  对方吃痛倒地,手捂着满脸的委屈。

  “大人,这是为何啊?”

  “这么点银子就想将我们这些弟兄全给打发了?城西到城东,路上吃喝,马匹草料,还有来往的住所,你以为我们就为了来这讨要你这些碎银子?”

  县大人眼巴巴的看着几位表情凶恶的士卒,当下连哭出来的冲动都有了。

  “大人呀,下官找遍全县衙,就只剩下这些银子了,下官实在是拿不出来了呀。”

  “和我在这打马虎眼呢?我什么时候说就你县衙的银子不干净了?古董太麻烦我们就不说了,地契总有吧!”

  县大人一听,这帮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想着其他东西都可以给出去,唯独这地契,可价值不菲呢。

  对方一踹县丞的屁股:“快将地契拿出来给大人一并带走,快去呀!”

  县丞不敢吭声,只直愣愣的往里跑。

  这人刚拿着一沓地契出来,这县大人就捂着脸皱着眉直呼完蛋。

  本以为这县丞足够机灵,谁曾想他居然连当地的那些士绅兼并过来的土地契约也一并拿出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这要让陈启贤一起拿走了,往后这帮人找自己秋后算账,自己拿不出一分一亩怕是赔了裤衩都不够啊。

  陈启贤未等县大人插手阻拦便一把夺过对方手上那厚厚一沓。

  好家伙,银两没多少,地契倒是一大堆,感情这老家伙将自己的资产全部换成了土地这类不动产,这是怕上头来查账,自己随身无法携带太多巨款,才如此折合,以便往后方便交替。

  看到里面还夹着不少土地兼并的契约,一想这县大人必定也帮别人干那档子偷税漏税的买卖,才有如此数目的土地。

  合着这银子算是他最低廉的东西了是吧,怪不得交银子如此爽快,让你拿地契反而扭扭捏捏。

  陈启贤不知这些土地的价值,到时候在这城内找个牙子估一估,不行就在这直接给卖了得了,换成现银省事许多。

  县大人依依不舍,伸手点着那沓地契:“大人,这里面......”

  陈启贤看出了他的为难,便开口说道:“替我办件事,你可留三分之一养老。”

  县大人一听喜出望外,三分之一倒也不少了,只是不知对方所为何事,反正都这样了,现在有机会能拿回一些资产,怎么样都得搏一搏。

  “大人请讲。”

  “替我抄了那贺顺安的家,我自当奉还你的地契。”

  抄家?

  虽说这贺顺安现在下落不明,一众打手也被陈启贤等收拾了不少,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城东之内还是有不少贺顺安的马仔在时刻等待着他的起复。

  只要这贺顺安一日不死,他便有希望重回高位,毕竟他身后可有浙直总督做靠山,更有朝廷亲自颁发的盐引,若不是这家伙私通倭寇被人逮住了把柄,这事就算上报朝廷,贺顺安也绝不会定任何罪名。

  你说他贩卖私盐?那自有下面运盐使等一众手下拉出来顶罪。

  你说他贿赂官员?那更是朝廷内外众所周知的事情,只不过没放到台面上来细说罢了。

  普天之下,哪个商贩没有与官府私通,私相授受?

  若你乾圣帝敢找这帮人一一清算,谁替你纳粮征税,多不敢说,朝廷财政起码对半都来自这些富商巨贾,这自然也是他们敢在当地横着走的底气。

  所以他们也自然会有庙堂高官替他们遮掩一二,没他们哪来的俸禄发放给朝廷大臣。

  说的好听点这帮人是食天子俸禄,吃朝廷官粮,说难听点他们就是由背后的商贩养着的。

  俸禄才拿了几个钱?没其中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油水进口袋谁还能有精力替朝廷办事,替万民请命?

  上到当朝首辅,下到七品小官,就没一个不捞偏门的。

  更无奈的是,就连皇帝缺钱都得伸手问底下这帮人来要,你说这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潜规则,谁敢挑明了来讲?

  谁跳出来当那个出头鸟,不但遭到世人耻笑,更容易丢了性命,身家难保。

  唯独这通倭,这是朝廷不能忍受的,有什么窝囊气关起门来任你如何内涵都行,可在外你得给皇室留下足够的脸面。

  你一个个在家里受气不向长辈告委屈的,却跑到别人地方给人当儿作女?

  换谁谁能受得了,况且这倭寇一不向我朝进贡称臣,二没有能力与我朝经商海贸,却只知道在背地里小偷小摸蚕食我朝的一分一厘,如此不要脸的做法说是蛀米虫草蜱子都不为过。

  更可耻的是,这倭寇知道与朝廷做生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反而到了民间,有人主动为了一点薄利,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与他们私下往来,做起了不合法的勾当。

  按理说,平民百姓要这东瀛倭刀有何用,朝廷更不会不顾脸面去向他国进口刀枪剑戟。

  可现如今,各地暗藏祸心,反而给了这帮东瀛人向当地出售倭刀的机会。

  辗转几次,这帮倭寇也摸出了门道,既然你们只认倭寇拿出来的刀就是东瀛倭刀,那我便找一些当地的铁器商定制一些类似的腰刀过了一遍手再出售给他人,反正说到底,这东瀛倭刀也是由前朝的横刀改变而来。

  现在只要稍微变动,价格更是翻了好几翻,如此一来,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取到不少银两。

  这些种种都是朝廷无法容忍别人私通倭寇的理由。

  既然这陈启贤抓到了贺顺安如此要命的把柄,当下这县大人也无话可说,不过抄家他也会承担不少风险,万一日后贺顺安安然无恙的回到城东,浙直总督重新启用此人,自己岂不是左右不是人。

  自己好歹也与贺顺安是同一条船上的蚂蚱,现在为了讨好陈启贤,站出来摆了对方一道,往后再见面可就谈不到一块儿了。

  可怪就怪在贺顺安没有处理好倭寇之事,更没有打点与城西的那片关系,现在人家找上门来直指要害,可如何是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