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1979之逆天改命

第115章 终于到了!

重生1979之逆天改命 且看花生 3175 2025-02-14 13:24

  在饭店里一众食客的围观下,联防队员直接把陆允川他们三个围了起来。

  听着那个小伙计嘴里的“土老鼠”,陆允川就知道他们可能又闹误会了。

  有了之前被诬陷“无证行医”的经验,他赶紧掏出了介绍信,递给面前的公安:

  “同志,我们是静波农资公司的办事员,来这里公干的。”

  戴裕迟和陆学远也在一旁异口同声的自辩。

  农资公司的批条比双湖大队的好用多了,这次的联防队员们都没再啰嗦,只是看了一眼介绍信的红章就放松了下来,直接解除了戒备状态。

  为首的公安一边把介绍信还给陆允川,一边笑着解释:

  “这位同志,谢谢您的配合。最近这阵子我们这里闹土老鼠,已经有两个公社发现有坟头被挖了,所以大家都........”

  坟被挖了?

  陆允川拍了拍额头,还奇怪刚刚那个小伙计说的“土老鼠”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把他们三个误会成干搬山卸岭行当的土夫子了啊。

  好吧,外地来的生面孔,说话还说一半留一半,也难怪这些本地人神经过敏。

  话说开了他也就不奇怪了,土夫子这种职业和皮肉生意一样,都是自古有之的。

  按照他的记忆,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江省是出过一些有关土夫子的案件的。

  随着改开的春风,除了经济复苏之外,这类偏门的“职业”也开始死灰复燃,流毒无穷。

  当下,他收好了介绍信,还特别感兴趣的追问了一句:

  “同志,那帮土老鼠抓住了吗?”

  “没有,但是我们一直在全力侦破,保证会早日抓住这些流窜的坏分子!”

  公安同志很有保密意识,并没有和陆允川他们说太多。

  临走前,他借着询问三人是否需要帮助的时机,还不动声色的上手摸了摸三个人的行李,直到彻底确认三个人并未携带“作案工具”后,才收队离开。

  联防队离开后,陆允川三人相视苦笑,也并没有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

  他们是来找香菇专家的,土老鼠这些事情并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听听也就完了。

  在食客们讨论土老鼠的嗡嗡议论声里,三个人正想离开饭店,就看着之前报警的小伙计和那个老头一起又走了过来。

  陆学远有些神经过敏,直接拦在了陆允川身前:

  “你们想干嘛?我们就是来公干的,你们还想讹人怎么的?”

  看着陆学远的反应,那个小伙计只是陪笑,之前不断东扯西扯的老人则开口说话了:

  “办事员同志,你说这事弄的,老头子问你们话,你们说实话不就行了,现在还搞了这么大一个误会.......”

  “怎么,还是我们的错了?出门在外的,傻子才别人问什么就说什么!”

  这次开炮的是戴裕迟,虽然三个人不准备计较,但心里憋着火也是真的。

  本来就是问个路,没想到老头直接犯神经病,扭头就让小伙计去报案了。

  还好他们有农资公司批的条子和介绍信,不然哪能这么轻松脱身,说不得就得去局子里蹲上一个晚上。

  听见了戴裕迟的话,店里的食客们也纷纷应和,声援起三个年轻人。

  这年头出门在外,谁不是留着三个心眼儿,如果次次都被人搞这么一出,那还出什么门啊。

  连一小部分和老人相熟的熟客,也都选择闭嘴不言。

  陆允川也冷着脸,和两位朋友统一阵线:

  “老人家,账我们也付了,怎么,你们店里也开始限制自由了?”

  面对三个年轻人的火气,老人搓着手,苦笑着解释:

  “三位同志!刚才王公安说的那个被土老鼠祸祸的公社,就是我老伴的娘家,她自家的祖坟。

  这不,听见消息人就病倒了,都已经躺了三天了,我也是着急啊.......”

  听见了解释,陆允川三个人的火气稍减,但还是不准备和老人多说什么。

  老人看见三人还是态度强硬,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把三个人的饭钱递了回来:

  “三位同志,出了这么个事儿,我也不好意思收钱了,这饭钱还请你们收回去。然后你们不是要去大后屋吗?”

  老人微微躬身,把钱往陆允川面前一送,又接着开口:

  “大后屋公社这是个新名字,改了才不到半个月,这地方以前叫大屋圩,前年大雨山体滑坡了,才往出迁了二十里,元旦前才算是彻底搬完,这才用的新名。

  你们说去找亲戚,张口就是大后屋,我这才怀疑的......”

  听见老人语气诚恳,三个人也就消了火气。他们对视一眼,陆允川直接把老人的手挡了回去:

  “老人家,一码归一码,饭我们吃了,这钱你还是收好。然后,土老鼠的事儿,你和老伴也相信公安吧,估计侦破也不远了。”

  说完,他们就绕过老人,走出了店门。

  身后,还传出老人的声音:

  “你们要去大后屋,就去码头后边,红砖小院,找一个叫二顺的,就说是赵三哥请托的,他家船快,现在走,傍晚就能到。”

  老人的声音很大,陆允川没有说什么,只是往身后招了招手。

  小饭铺到码头大概要走个七八分钟,陆允川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反思。

  还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啊,前世自己来采访时,就知道这个地方叫大后屋镇,现在也是照着这个名字来找,没想到人家是中途改了名字的。

  所以今天才搞了这么一个乌龙出来。

  而且,还好目的地是已经改了名字的,如果是几年后才改名,那自己就得大费周章甚至白跑一趟.....

  经过刚才老人家的解释,他现在心里最后的一点火气都没了,只想着尽快到达大后屋公社,找到人之后就抓紧返程。

  一路走到码头,戴裕迟看着码头上来来往往的竹排,有些咋舌:

  “乖乖,这个天气撑竹排啊,他们也不怕得风湿。老陆你们看,那个大叔居然还敞开着怀!”

  一月份的天气,即便是在南方,水上的湿气和寒气也凶厉得很,寻常人在竹排上过上一天都得生病。

  尤其是陆允川他们三个,两个山里人,平时最多在大溪里洗洗澡;一个城里人,最多夏天时去爷爷家的海边泡个澡,更是克化不住这冬天的江流。

  顿了一下,还是陆允川拿了主意:

  “咱们先去打听下那个老先生说的二顺,他刚才说的是‘船’,不是‘排’,如果真有快船,那咱们把老先生的人情用掉,说不定船费还能打个折,这也算两清了。”

  陆允川的话获得了两个人的一致同意。

  半个小时,他们走遍了码头周边,向一些老船工打听二顺其人。

  除了一些不愿说话或者借机讨钱的,剩下的大部分人都很是热情淳朴,听见他们的问题也愿意多聊几句。

  “二顺”确实是孝梅镇数一数二的船工,镇上第一家买上铁皮马达船的就是他家,也是他家第一个盖起了红砖大瓦房。

  确定了二顺在镇上风评极佳,三个人就决定登门了。

  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在听到赵三哥的名头后,年近半百的二顺叔直接拉出了家里的马达船,就要送三人前往大后屋,连陆允川提出的船钱都拒绝了。

  至于他和赵三哥的故事,在三个年轻人旁敲侧击后,他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聊了几句后,三人发现这个头发花白的大叔很是沉默寡言后,也不再去烦他,只是让他专心操船。

  随着近三个小时的航行,云雾深处,一座大山渐渐显露出来。

  陆允川看着那座与前世记忆中一般无二的雄俊巍峨,不禁心潮澎湃。

  辗转半个多月,行程近千里,清源,他们终于到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