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天启1620

第61章 相互扯皮

大明天启1620 岁月无糖 2810 2025-02-14 13:27

  “陛下这是今天的折子。”

  “读给朕听。”

  魏朝诧异的瞅了朱由校一眼。

  今个皇爷不对劲,平时都是自己阅读,怎么想起让他读折子了。

  “这份是维安部郑三元的折子。”

  “嗯,说了什么?”

  “郑三元说蓟州商民反对商税,集体....”

  魏朝看了这两个字眼,也是心惊肉跳,停顿了片刻。

  “集体怎么了?”

  “集体罢市!”

  朱由校猛地瞪大眼睛,目光转动,定格在那份奏折之上。

  “罢市!哼哼!有点意思。郑三元还说什么了?”

  “皇爷,郑三元说他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朱由校点了点头。

  任何改革不可避免的都伴随着阵痛。

  势必会打破原有利益分配格局,也会对经济造成短期的冲击。

  物价的上涨必然会导致普通民众生活成本的增高,当然也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商业主的强烈抵触。

  但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

  对于这点朱由校丝毫不会动摇。

  既然郑三元说他想办法克服,那就等等再看。

  “继续吧。”朱由校淡淡的说。

  “御史徐景濂弹劾工科给事中魏大中。”

  “弹劾什么?”

  “弹劾他辱骂朝臣王德化,非议内阁大学士韩爌。”

  “哦?”

  朱由校来了兴趣。

  “因为什么?”

  “因为萨尔浒战败,杨镐和李如祯被判处死刑,王德化替两个人说了话,所以大学士韩爌便草拟了诏书减了两个人的死刑。

  魏大中觉得王德化作为佥都御史未能明辨是非,维护朝廷纲纪。”

  “那咱们这位佥都御史说的对吗?”

  魏朝低着头不敢回话,自古内庭不得干政,他时刻牢记着。

  “朕以为他魏大中骂的没毛病,就是朕也要狠狠地骂。娘希匹!

  一场萨尔浒葬送我大好男儿五万余,难道他杨镐就不该死吗!”

  五万多不多呢,至少萨尔浒之战后,万历心疼的大哭。

  就是因为死这五万人,导致大明从攻势转为守势,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财力用于防御。

  为了筹集军费,大明不得不加大赋税征收力度,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如此重大的打击,哪怕就是杀死杨镐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都不为过。

  朱由校骂骂咧咧的发泄两句,发现自己再怎么愤怒也改变不了事实。

  长长的呼了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他魏大中骂了王德化,与徐景濂有何干?”

  “皇爷,徐景濂与王德化关系莫逆。”

  “哈哈,好啊。

  都是大明的好臣子,关系好到可以不分是非了是吧。

  好好好。朕算是见识到了。

  你去把张问达给朕叫来,朕要当面好好问问他,他这个左都御史到底怎么当的。”

  半个时辰后。

  张问达不明圣意,小心翼翼站那。

  朱由校给了魏朝一个眼神,魏朝心领神会,将徐景濂的奏疏递给张问达。

  朱由校见张问达看完,语气生硬的问道:

  “张问达,你来告诉朕,你都察院的职能是什么?”

  张问达听出朱由校语气不善,认真回道:

  “陛下,都察院职能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

  “那你觉得杨镐等人是冤枉了?”

  “佥都御史王德化以为杨镐等人罪不至死.....”

  “朕问的是你!”

  “陛下,都察院对官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廉洁自律,未发现违法乱纪,贪污受贿.....”

  砰!

  “你的意思是朕五万将士的命就不重要了!

  他们就该死吗?”

  “陛下,臣不是那个意思。”张问达跪地辩解。

  朱由校一步一步的走到他跟前,凝视着他,一字一顿道:

  “朕看你也不是忠臣!”

  “臣罪该万死。”

  “你睁开眼睛看一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土地兼并何其严重,根源是什么?

  在朕看来是政治腐败,大明的臣子们打根上就烂了!

  你们纠劾百司,纠了哪司,劾了哪家,你给朕说上一二。”

  “说不出来是吗?”

  朱由校将奏疏狠狠的甩到张问达的跟前,厉声道:

  “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拿萨尔浒说事,是非要往朕的伤口上撒盐是吧。

  你们都察院除了整日的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就没有正事可做了吧。

  那朕要这都察院还有何用!

  张问达,你告诉朕,都察院还有没有用!”

  “陛下,风闻言事,也是都察院的职责。“

  “好好好。”

  朱由校气笑了。

  所谓的风闻言事,就是说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只要听到有关官员的传闻,都察院也可以进行调查。

  现实情况却是,有没有证据不重要,弹劾最重要,至于调查那就更不重要。

  反正我看你不顺眼,看你跟我不是一个阵营,我就要弹劾你。

  “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启动调查程序?他魏大中有问题你们就去查,给朕一查到底,查出问题朕绝不姑息!”

  张问达愣住了,都说了是风闻言事,只是一个震慑的手段而已。

  还查什么。

  查出别人如何清廉吗。

  查到别人名声大噪吗。

  那不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吗。

  “怎么?怕查不出来什么问题?既然如此,你们就反查,谁弹劾就查谁,同样给朕一查到底,查出问题朕同样不姑息!”

  “陛下,如此一来,恐无人敢言事。”

  “无人敢言事,那是他心里不干净!朕不想再看徐景濂、魏大中就王德化的事来回扯皮,你亲自带着人给朕查,不论是谁,给朕一查到底。

  另外朕要启动京察,你下去做好安排。”

  “陛下,按照常理京察应该是在天启二年才开始,上一轮京察才过去一年,这又要京察,是不是太过频繁。”

  “频繁?京察的目的是什么?”

  “京察是选拔贤能之士,淘汰不称职者。”

  “你还知道,以往的京察都是由都察院和吏部主导,这次京察也不例外,但是朕要改一改。”

  张问达诧异的望着朱由校,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先从大九卿小九卿开始,另外京营、五军都督府、朕要亲自面谈,你下去草拟个章程出来,就下个月一号开始执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