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从知否开始谋逆

第110章 滥竽充数

从知否开始谋逆 种瓜得蒜 4788 2025-02-14 13:29

  在几百个简易工棚里面。

  铁匠们忙着搭建新的苏钢法的高炉,还没正式开工炼钢。

  木匠倒是已经开工了,但他们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协助铁匠搭高炉,每天只需要完成十几套燧发枪的木制组件,所以还算轻松。

  造铳区的工匠们缺少钢材,同样无法开工,因为原先在景国公府的那些材料都没有运过来,而是悄悄运去了京城外面的田庄,所以他们只带了那些钻床和磨床等物,要等到铁匠熔炼出低碳钢,才能钻制枪管。

  难得的是,他们在转移的前夕,还知道将工具拆解一起带离,单从这一点看,就比那些铁匠更值得信赖。

  赵宗熠也没有让他们闲着,而是交给他们一个新任务。

  “用朝廷的普通铁器打造枪管?还要用这些枪管造火绳枪?”

  梁硂接到赵宗熠的命令,又见他弄来了一堆破旧的铁器,劝说道:“国公爷,造铳之事绝不能操之过急啊。”

  他列举了这样做的两大缺陷,“第一,火绳枪与燧发枪的枪机工艺差别不大,但缺点太过明显,雨天完全无法使用,国公爷为何本末倒置?让我们去制造火绳枪?”

  “第二,用这些杂质颇多的铁器重新锻造枪管,这本身就不可取。使用低碳钢锻造的枪管耐用可靠,能承受几百次,甚至几千次的射击,但这些普通铁锻造出来的枪管……”

  “属下就是竭尽全力,也只能让它拥有十几次的使用次数,随时都有炸膛的风险。”

  赵宗熠,“就是要它们炸膛。”

  “啊?”

  梁硂傻眼,国公爷这是何意?

  赵宗熠拍拍梁硂的肩膀,“本国公需要你们尽快制造出两百支火绳枪,成品可以粗糙些,需要多久?”

  梁硂估算道:“如今,新工坊百废待兴,至少需要一个多月,也就是中秋节前后。”

  赵宗熠嘱咐道:“尽快。还有,你抽时间绘制出一本制造火绳枪的图册。”

  “绘制火绳枪的图册作甚?国公爷的那本《天工开物》不就详细……”

  梁硂猛地意识到了赵宗熠的用意,小声道:“国公爷,是要将火绳枪和制作图册献给朝廷?”

  赵宗熠点头,笑道:“没错。”

  梁硂抱拳行礼,反对道:“万万不可。国公爷,即便是火绳枪,也会对我们造成威胁,万不能泄露出去。”

  赵宗熠也是无奈之举,他原先想着,通过火器的出色表现,借助最后两个月的圣眷,执掌军器监的火器营造,趁机扩大火器的制作规模,借朝廷这只鸡下蛋。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让燧发枪泄露给敌人?

  完全不用担心,首先,火药配方和炼钢技艺会一直掌握在他的手里,这样一来,就算燧发枪的锻造之法泄露了,其他人造出来的燧发枪也远不如景国公府出品。

  其次,等他执掌了军器监,每一批的燧发枪好坏,还不是随他而定?就比如邕王和兖王想要燧发枪,找人施压,他也可以利用炸膛事故,给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好好上一课。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谁能料到小公主提前降生夭折,打乱了他的计划,不仅没能捞到军器监,还暴露了火器。

  朝廷现在知道了火铳的存在,早晚会派人索要制作图纸。

  幸运的是,虎蹲炮、火药配方和炼钢技艺没有暴露,所以赵宗熠打算用粗制滥造的火绳枪搪塞过去。

  “无妨,你多虑了。”

  赵宗熠向梁硂解释道:“你知道火铳之间的对决,什么因素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梁硂脱口而出,“威力?”

  赵宗熠摇头,“不够全面,是射程。而你所说的威力,和我说的射程,都是火药量决定的。”

  “我且问你,以大宋目前的冶铁技艺,锻造出来的枪管,与我们的钢制枪管相比,装药量如何啊?”

  梁硂回答道:“装药量估计只有三分之一,再多,就会炸膛。”

  赵宗熠点头笑道,“所以啊,三分之一装药量,射程和威力都要打个对折,如何与我们对抗?而且火绳枪有天然的劣势,我们又何惧之有?再加上,我们不是还有火炮吗?”

  “况且,朝廷的火药配方尚不完善,更会让他们的火铳威力大打折扣。届时,恐怕还不如弩箭……”

  梁硂还是信心不足,“可是,军器监的能人巧匠多如牛毛,他们迟早会突破工艺,造出真正的燧发枪。”

  赵宗熠用拳头顶了一下梁硂的胸膛,“等他们研制出燧发枪?怕是大局已定。再说了,你也不会妄自菲薄,咱们不会故步自封吧?真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后膛枪应该也能量产了,我们依然有优势。”

  千万不要以为,将火绳枪的火绳换成燧石,就能把它们变成燧发枪,两种火铳的枪机和击锤位置都有明显的不同。

  火绳枪的击锤为了方便夹住士兵手里的火绳,与燧发枪的后置击锤不一样,是前置击锤,再加上引火孔没有盖板装置,想把火绳枪的枪机改装成燧发枪的枪机是费时费力,还不如重新造。

  所以,赵宗熠倒是不怕这批火绳枪会被朝廷改成燧发枪,如果朝廷真想这么做,至少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去研发,只怕那个时候,他已经坐上了皇位。

  ……

  八月初。

  盛维在七月中旬送来了几百名工匠和大量违禁材料,瞬间壮大了工坊,让一切都步入了正轨,火铳的制作也随之加快。

  另外,他还借着自己在扬州府的影响力,以田庄有流寇劫掠为由,重金招揽了五千名护卫,从中挑选家世清白之人,共八百名,秘密送入千林山之中。

  赵宗熠的府兵也从两百人,迅速扩充到了一千人,以大宋的兵制,五都为一指挥营,一千人正好是两个指挥营。

  于是,原先的左右都头,升职为左指挥使和右指挥使,分别管理神机左营和神机右营。

  之前的府兵也全部晋升为伍长,每人领着四个新兵,亲身教授新兵们如何使用火器和军中各项的规矩,以及日常巡视千林山。

  盛维的生意做得很大,赚到的银子除了拓展商路,就是送去京城二房,还有便是大做善事,所以他在宥阳县是有名的大善人,名望甚高。

  这些慕名而来的工匠和青壮,看到盛维有组建乡兵的意思,竟然没有一人告发,反而兢兢业业,要帮着盛大善人护在田庄,赶走那些流寇。

  为此,工匠们毫不怨言地加工干活,刚加入神机营的青壮们也训练得十分刻苦。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今天。

  两百支火绳枪制作完毕,造铳工坊继续开始了制造燧发枪、建造水车钻床用来造火炮和完善后膛枪的相关工作。

  赵宗熠从左营与右营之中,分别挑选了一百人,临时组建两百人的府兵队伍,让他们开始操练火绳枪。

  初八的那天。

  不速之客还是来了。

  赵宗熠领着两百“府兵”,来到扬州府的城门外,与知府一起迎接从京城而来的奉使大人。

  约莫未时。

  官道上,远远可见一条行军队伍,延绵数里,至少有近万步卒,他们跟随一众骑着马的将领,缓慢行至城门前。

  知府领着扬州府的官员们,拱手拜下,“恭迎奉使大人。”

  赵宗熠依然端坐在马背,仅仅是拱手一礼,他贵为从一品的国公,就算对方是皇帝亲派的奉使(钦差),也受不起他的全礼。

  为首的将军无视了扬州府的官员们,明知故问道:“景国公何在啊?”

  赵宗熠挑眉,来者不善啊,“本国公在此。”

  那名将军傲然说道:“吾乃延福宫使,兼淮南东路观察使,何全斌,奉命总领江宁府平叛的一切事务,还请景国公移交圣旨和金牌。”

  延福宫使?宦官?

  宦官领兵也是宋朝的一大特色了,不足为奇。

  赵宗熠下马,走上前,将金牌递给何全斌,“圣旨不在本国公的手里,本国公将圣旨交给了随行的林指挥使,让他先行前往江宁府,协助剿匪事宜。”

  要接这面印着“如朕亲临”的金牌,何全斌也要恭敬下马,双手跪接。

  等何全斌拿到了金牌,立刻换上了副嘴脸,喝道:“大胆景国公!官家口谕,你为何抗旨不遵,没有前往江宁府协助平叛?私自留在扬州府,意欲何为啊?”

  赵宗熠不慌不忙的解释道:“回官家,臣初到扬州府之时,遭遇流寇劫掠,故此留下,想要封住流寇北上之路。所以与三百禁军兵分两路,,让他们先行前往江宁府,以免延误战机。”

  何全斌冷脸质问:“这就是你的回答?”

  赵宗熠笑道:“没错,大官只需将本国公的这些话送回京城,相信官家会明白本国公的苦心。而且,此次支援江宁府的兵力,应该是以三百禁军骑兵为主吧?本国公的两百府兵……呵呵,何大官,你不会真的以为两百庄稼汉能决定战局吧?”

  何全斌也清楚赵宗熠是皇室宗亲,自己没法拿他问罪,一切都要交给皇帝定夺。

  “景国公的这些话,本将会尽数上报给官家。除此之外,还请景国公奉旨办事,或率领两百府兵与本将一起奔赴江宁府,或留在扬州府,将府兵全部编入本将麾下。”

  赵宗熠双手拢袖,慢吞吞的说道:“何大官,本国公的这些府兵都是庄户,没上过战场,去了也是炮灰,不如大官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

  何全斌握紧了佩刀,怒视道:“景国公是想抗旨?”

  赵宗熠不是瞧不起何全斌,是真的不担心对方拔刀相向,先不说对方有没有这个胆子斩杀皇室宗亲,就算赵宗熠让他三招,他也未必能伤赵宗熠分毫。

  “何大官,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官家给你的旨意,应该不在府兵的身上,而是火器吧?本国公愿意交出火器,献上图纸,换取这些府兵一个活命的机会。”

  何全斌脸上的怒视瞬间消失,笑道:“景国公真是慧眼如炬,既然是这样,那本将就卖给你一个人情。”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就没打算藏着掖着了。

  “官家还有口谕。”

  “景国公,官家问,六月之时,发生在京城的军器监火药失事,与你有无关系?”

  赵宗熠故作惊讶,“火药失事?大官是说那场爆炸?本国公也有所耳闻,但是六月份的时候,我已经离京了,此事与我何干?”

  何全斌追问道:“那为何爆炸之后,景国公府的那些工匠就都神秘失踪了,你作何解释?”

  赵宗熠痛心疾首,佯装发怒,“唉,都是本国公御下不严,这群贱骨头趁着京城大乱,裹挟了府上的钱财,全都跑掉了。如果有人能寻回他们,本国公感激不尽啊。”

  何全斌看着赵宗熠气急败坏的样子,好像不似作伪,心里也就相信了对方。

  本来嘛,官家就根本没有怀疑景国公,是邕王在朝堂上发难,说爆炸案一定与景国公有关,可世人皆知他与景国公有私怨,就连官家也是如此,让何全斌象征性的询问一下,并没有真的当回事儿。

  “景国公放心,皇城司已经寻到了线索,相信很快就会找回他们。”

  诈我呢?皇城司如果真有线索,官家还会让你来诘问我?这不是打草惊蛇,多此一举吗?

  赵宗熠笑而不语。

  何全斌侧过身,从腰后拿出两份圣旨,打开看了看,选了其中一份,展开道。

  “官家旨意。”

  赵宗熠及其府兵,和在场的扬州府官员们,全部跪地听旨。

  何全斌朗声道:“门下,敕曰景国公赵宗熠,造新式火器,有功于社稷,赐其夫人余氏,三等淑人之诰命,特此敕谕。”

  “臣,领旨谢恩。”

  赵宗熠接旨。

  心里却在想着,两份圣旨?这一份是嘉奖,那另一份就是惩罚咯?

  看来,如果自己没有主动交出火器和图纸,另一份圣旨肯定就是削爵发落,强夺火器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