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1970,医路辉煌!

第62章 观察标本!略带恐怖啊!

  叮铃铃……

  下课铃声划破沉闷的空气,像是一道解脱的信号。

  学生们还在回味刚才那堂紧张又充实的解剖课。

  欧阳海老师清了清嗓子,声音里带着一丝神秘:“同学们,这堂课还没结束,我们去标本室。”

  “大家要爱护标本,仔细观察!”

  标本室的铁门被轻轻推开,发出一声轻微的“吱呀”。

  潮湿的河风裹挟着福尔马林的气味扑面而来,学生们下意识地紧了紧白大褂的领口。

  欧阳海拧亮墙上的钨丝灯,昏黄的光晕中,陈列柜中的数百个玻璃瓶折射出幽幽的绿光,像沉睡的萤火虫,静静诉说着生命的奥秘。

  “接下来的一节课,各组自行观察,半小时后集合讨论。”

  欧阳海的声音在安静的室内回荡,学生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也夹杂着一丝紧张。

  标本室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地方,也是一个神秘而略带恐怖的场所。

  话音未落,李宪华的室友胡杰已经像一阵风一样冲向角落的骨骼标本架。

  那里斜挂着一副完整的骨架,第七颈椎上系着褪色的红布条。

  胡杰的目光紧紧盯着这副骨架,仿佛在寻找什么线索。

  去年清明节,家属来认领无名尸,虽然并不是他们的亲属。

  但是那家家属还是特意给亡者系上了这条红布条,仿佛是对逝者的最后慰藉。

  “这具骨架的盆骨倾斜角绝对超过六十度!”胡杰举着量角器的手微微颤抖,金属尺卡在髂嵴间,发出哗啦的声响。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仿佛发现了什么重大秘密。

  刘爱国凑近去看标本卡,泛黄的纸页上用毛笔写着“1969年秋收事故”。

  断裂的第三腰椎被铁丝巧妙固定成教学模型,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那场意外的惨烈。

  李宪华简单看了一眼,微微点头,一切尽在掌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

  靠窗的女生们围着一排胎儿标本窃窃私语。

  陈雪用铅笔轻轻敲打五个月胎儿的玻璃瓶,羊水混着药液泛起涟漪,蜷缩的胚胎仿佛在颤动。

  她鼻尖几乎贴上瓶壁,呵出的白雾在玻璃上晕开又消散。

  “手指甲都长全了……”她轻声惊叹,眼中满是惊叹与敬畏。

  “哇,这也太神奇了,这么小的生命,已经这么完整了。”

  小燕忍不住感叹,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仿佛被这小小的胚胎震撼到了。

  “你们看,这个胎儿的手指好像在动!”陈雪突然指着玻璃瓶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其他女生也凑过来,瞪大眼睛看着那小小的胚胎。

  九个月胎儿的头颅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仿佛在回应她们的目光。

  “这太不可思议了,感觉它好像真的能感受到我们在看它。”

  陈雪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她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但眼睛却还是紧紧盯着那个玻璃瓶。

  这种生命的奇妙让她既感到敬畏,又有些害怕。

  李宪华独自站在病理标本区,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

  煤油灯熏黑的木架上,泡着肝硬化的脏器,表面凸起核桃般的结节,暗紫色的食道静脉曲张像蚯蚓钻出泥土。

  他翻开笔记本,对照着之前誊抄的《战地急救手册》,在“门脉高压”条目下添了句批注:“体征与溺水后器官充血相似。”

  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在探寻生命的秘密。

  “快看这个!”刘爱国的惊呼引得众人转头。

  他正趴在标本前,脸被玻璃瓶折射成滑稽的凸面。

  “这……这赶上……”他话没说完就被胡杰踹了一脚,标本架上的玻璃瓶叮当作响。

  “别胡说,这是医学标本,不是开玩笑的。”胡杰瞪了刘爱国一眼,语气里带着一丝严肃。

  刘爱国摸了摸脑袋,尴尬地笑了笑,眼神里却满是好奇。

  “你们知道吗?这个标本其实是一个悲剧。”欧阳海的声音突然在他们身后响起,学生们吓了一跳,纷纷回头。

  欧阳海站在标本架前,手里拿着教具,表情严肃。

  “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有工人被钢水溅到下体。医学院取走患处研究,剩下的部分泡了十五年。”他的声音平静,但学生们却能感受到其中的沉重。

  刘爱国听到这话,缩着脖子后退,解放鞋踩到地砖缝里的碎骨渣,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惊恐:“太可怕了,这到底是怎么弄的……

  “这就是人世间的残酷和现实。”李宪华心里默默想着,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

  这些标本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悲惨的故事。

  他们在这里,是为了让医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救治未来的患者。

  此刻,忽然有女生抽泣起来。小燕呆立在心脏病标本前,浸泡在淡黄色液体中的心脏瓣膜上,密布着珊瑚般的赘生物。

  “和我奶奶临终前咳出的血块一模一样……”她颤抖的指尖在玻璃上划出水痕,眼中满是悲伤。

  她单薄的身影在那里颤抖,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不好了。

  欧阳海默默递过自己的手帕——那是用手术服边角料改的,还沾着蓝墨水的解剖图印记。

  小燕接过手帕,轻轻擦拭着眼泪,低声说道:“老师,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和她说再见……”

  “这就是医学的无奈,受限于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医务工作者的受教育程度等等。”欧阳海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温柔。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这些标本中学习,以后更好地救治患者。”

  “老师,我们真的能从这些标本中学到东西吗?”陈雪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迷茫,她看着那些玻璃瓶,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当然可以。”欧阳海点了点头,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每一个标本背后都是一个故事,一个生命。”

  “我们学医,就是为了守护每一个生命,无论它们多么微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