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府江山

第46章 食

北府江山 苍穹之鱼 2627 2025-02-15 09:26

  士卒们看刘道规的眼神都变了,回去的路上,异常亲热。

  主要还是各种诉苦。

  “这几年,谢玄离世后,就没人管过我们的死活,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苦。”赵伦之喋喋不休。

  李大目怒道:“记室掾桓道真仗着桓弘的权势,连我们手上几亩保命田都起了心思,说只要愿意加入桓氏为僮客,以后就能有好日子过,我呸!咱京口北府军什么时候成了他桓家的奴仆?”

  成为僮仆最大的问题是,子子孙孙永远为奴,没有翻身的希望。

  征虏将军的中兵好歹也是朝廷登记在册的将士,桓氏竟如此肆无忌惮……

  “以后咱只听刘参军的!”几个都伯嚷嚷着。

  这话听听也就罢了,这些人只是看在粮草冬衣的面子上,一时头脑发热而已。

  人情和人心还是有区别的。

  不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两边算是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阿规好手段,能从前部手中弄出冬衣粮草,佩服!”右部司马檀韶不知从何处蹦了出来。

  方才那么大的动静没有见到他,现在事情弄完了,他却出来了。

  在官道上混的人,都有两张面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高珣这般坦荡。

  论关系,檀韶应该与自己更亲近才是,不过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檀兄谬赞了,本就是分内之事。”刘道规客客气气,脸上没有丝毫不满。

  “从今往后,阿规在军中定一呼百应,可喜可贺。”

  这话越听越不怎么对味,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谁究竟在想些什么。

  京口诸姓并非一条心,也有远近亲疏,同一个祖宗的刘毅都这么多心思,更别提不同姓的檀韶。

  “不敢,以后还须檀兄多多照应。”刘道规笑容不变。

  “你我两家是故交,何须多言!”檀韶满脸和气。

  高珣却道:“到时候桓使君和袁司马回来,令孙可要说上两句公道话。”

  东西拿了,事情还没有过去,最大的难关在桓弘和袁鹤。

  “放心放心。”檀韶说完就被身边的几个都伯挤开了……

  刘道规没放在心上,愿意一起走的就是同路人,大家互相照应,不愿一起走的,也没办法。

  檀家出了一个檀凭之,在京口以孝行著称,早些年被司马道子辟为行参军,有朝一日外放出来,不低于七品。

  檀家其他几个子弟也混的不错,比刘家强不少。

  待檀韶走远,高珣才低声道:“道则切莫大意,桓使君、袁司马定会问责,当早做准备。”

  “问责就问责,我问心无愧。”

  事情已经做下了,后悔也没用,这年头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高珣点点头:“今日天色已晚,先行告辞。”

  “高兄慢走。”

  两人就在街上分别。

  三百石粮、五百冬衣,一千斤柴、草只能勉强能撑上一段时日。

  这一次能弄来冬衣粮草,下一次就不一定了。

  刘道规思来想去,想要丰衣足食,还需自力更生。

  广陵周边的山山水水就不要多想了,都是士族们的产业。

  广陵郡的盐铜军械生意,也不是刘道规现在能插手的,招惹不起幕后的权贵,唯一能动脑筋的地方,只有大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刘道规为中兵三部寻一条活路,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利益圈子,让中兵三部与自己形成人身依附关系,假以时日,与部曲无异。

  这三部士卒多是北府老卒,骁勇善战,有骨气有血性,只要吃饱穿暖,便是一支百战精锐!

  这笔账,刘道规早就在心中算清楚了。

  不过想要出海,需要渔船和熟练水手。

  朝廷和桓氏手上倒是各有一支数目庞大的精锐水军,但不是刘道规能调动的。

  “这事还不简单?谁有船就去找谁要,直接去盐渎征收不就得了,人和船都是现成的,难道他们还敢说半个不字?”刘遵说话一向不怎么过脑子。

  “你也不怕人家将你扔海里喂鱼。”

  盐渎县的百姓就靠在海上捞鱼勉强度日,现在被军府征了人和船,等于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断了他们的生路……

  刘道规也没这个权力。

  强行为之,后患不小,上面的司马和长史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刘遵不以为然道:“上面的人能欺男霸女,咱为何不行?前怕狼后怕虎,最终一事无成。”

  “你就这点出息,等等,你刚才说什么?”刘道规想起了什么。

  “上面的人能欺男霸女……”

  “不是这一句。”

  刘遵眼珠一转,“谁有船就去找谁要,直接去盐渎征收不就……”

  “谁有船就去找谁要!”刘道规一拍大腿。

  “兄长莫非要寻天师……”刘钟话只说一半,望了望门外。

  吃一堑长一智,公廨中到处都是袁鹤的眼线,说话也要注意一些。

  除了沿海百姓和朝廷水军,也就天师道有出海的能力,而且他们的能力还不小,在海上占了一座岛,开田耕种,收容道众……

  去找他们“借”几条船,再“借”几个人,事情不就成了么?

  其实自始至终,刘道规与天师道之间并无不共戴天之仇,一直是敬而远之。

  连桓弘都跟天师道穿一条裤子,自己与天师道走近一些,似乎并无不妥。

  江左的士族高门、高官权贵,也一直与天师道不清不楚,甚至到了你中有我中有你的地步。

  “小弟这去盐渎联络他们。”刘钟一拱手。

  当初在盐渎县,就有人劝刘道规入教,可见那里的人早就成天师道的地盘。

  “今夜太冷,明日再说。”刘道规怕他冻着。

  “黑灯瞎火,正好遮人耳目,兄长无须担忧,小弟十岁便常行夜路,什么豺狼虎豹没见过?”

  刘广之和刘黑罴去了兰陵,刘遵脾气暴躁,不太靠谱,身边可用之人只剩下刘钟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钟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早就尝过了人世的冷暖和艰辛。

  “那你当心些。”刘道规脱下自己的上襦披在他身上,这件衣服还是从高珣那里借来的,一直没还回去。

  又给了他一把环首刀。

  “小弟知晓。”刘钟束紧腰带,顶着寒风提着刀,小心翼翼的连夜出门去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