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秦汉豪侠传

第31章 悔不当初

秦汉豪侠传 李承侠 7058 2024-11-11 16:29

  太子丹汇合三路大军直逼得李信负伤逃去,正要再次发起猛攻,忽见秦军后方杀来一路人马,手摇‘辛’字旗,杀喊震天。

  秦军一见是主帅辛胜率援兵赶到,顿时军心大振,一起转身反击燕军,但听辛胜下令撤军,秦军只好且战且退。

  太子丹见辛胜大军士气高涨,却要下令秦军后退,只怕是敌军的诱敌深入之计,遂不敢奋勇直追,也只得下令收兵。

  众人不解,问道:“秦军已经落败,太子殿下此时何故要鸣金收兵?”

  太子丹遥望远去的秦兵,见他们在辛胜带领下,顿时军心大振,井然有序,唯有叹道:“就算我们可以将秦军尽数歼灭也是两败俱伤,秦国兵力远胜于我大燕,我们保存实力更为重要。”

  众人都夸太子英明,眼见秦军远远退去,柴哲喜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首战告捷,直打得秦军落荒而逃,真是大快人心,我等回到易城后定要大摆庆功宴,以犒劳三军勇士。”

  太子丹向众人抱拳以示慰问:“此番秦军大败,全靠三军勇士奋勇杀敌,庆功宴是要摆的,但是设宴之处却非易城,而是就在此百树林庆功。”

  难道太子殿下之意燕军仍然要原地扎营?众将官不解,愕然相望。

  不过他们都很快明白过来——此番秦军虽然落败,却并没有退回咸阳,秦军扎兵在易水以西,依托易水之险,只等王翦大军一到,他们必然会再次发起进攻。

  只有柴哲依然不解:“秦将王翦领军数十载,几乎战无不胜,如此我军更应该回兵易城,等到辽东大军到来后,再做决定,殿下为何还要驻扎在此?”

  太子丹解答道:“秦国兵多将广,我们若只是死守城门,迟早还是会像列国一样被秦军攻下,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兵行险着,出其不意方可致胜。”

  柴哲、薛义携其部下齐夸太子决策英明,太子丹趁势下令下都守将薛义再次领兵三万兵扎临水以北;柴哲率兵四万兵扎荒古岭,九连剑派盟主韩通立刻率他门下弟子前往代城,请代王嘉发兵临水;长刀门主夏侯亭速回易城,着令萧正楠交兵两万与夏侯亭直往临水以北;萧正楠领兵一万依然驻守易城,下都,临水三镇。余下三万与太子丹仍然扎驻百树林

  众人得令下去,江海天见太子丹从萧正楠处,调兵两万与驻扎临水以北的夏侯亭,问道:“以殿下布军看来,殿下何以见得秦军下次定会绕道临水以北向我易城进攻?”

  太子丹见除了江海天,其他人也是大惑不解,只有详加解释,江海天等人这才明白过来——

  秦军此次兵败百树林,损兵折将三万有余,虽然是秦将李信指挥不当,更因为林中树木丛生,可为天然盾牌,致使秦军的箭弩不能充分发挥。

  荒古岭更是居高临下,不论秦军的战马或是弓弩都难以施展,所以这次王翦大军必走临水以北。

  太子丹述说到此忽然大声道:“待到秦军兵行临水以北时,我大燕军便与代国的援军从四面包围秦军,定要叫秦军全军覆没。”

  江海天心中只怕代王嘉不肯发兵,而王翦还不知道带来多少兵力,更不知辽东大军现在兵行何处,能否及时援助临水一战,想到此依然全无把握,却不敢明言。

  太子丹信心十足,见其他人依然愁眉深锁,似乎已洞悉他们所虑之事,只有进一步解释道:“秦将王翦先从南楚返回咸阳,再发兵我大燕易城,行程不下三千里,而辽东大军可直接直入易城,行程不到王翦的一半。”

  众人这时都在想辽东大军离易城不过千里,定能在王翦未到之前兵过易水以西,全歼辛胜、李信的残余部队。江海天率先称赞道:“殿下英明神武,连战神王翦都不怕,又施连环巧计,可谓算无遗策,此番定能大败秦军。”

  太子丹点头微笑,似胸有成竹,接着传令驻守百树林的兵士改纵队为横队,埋伏百树林的外围入口,这样就不怕秦兵放火烧山了。

  李信兵败百树林负伤而逃,幸得辛胜援兵相救,只见秦军尸横遍野,心中又气又恼,一口气不上口吐鲜血倒栽马下,昏厥过去,其胞弟李尔迅速将他救起,直奔易水以西。

  好在后面已无追兵,李尔放缓马步,直到天明到了易水以西的秦军帐中时,才唤来医官。

  李信悠悠醒来,忍着痛问道:“此是何地?”李尔见兄醒来,这才转忧为喜:“这里已是百树林百里以外,大哥大可以放心。”

  稍许李信已然完全清醒,便不断的自责自己急功心切,过于骄傲,以至于出师不利,待气息平缓下来,低声问:“但不知此次损伤多少兵力人马?”

  李尔也想不到燕军居然敢以守为攻,伏兵百树林,叹道:“这也不能怪哥哥,燕太子此举实在出人意料,幸好我秦军的弓弩铁剑都远胜燕人的竹弓,燕兵才不敢穷追猛打。”

  李信见其答非所问,怒道:“我只问你我军已损伤多少?”

  其时辛胜尚未归来,战事还未结束,李尔心中约莫估计,秦军这次损失骑兵不下五千,弓箭手上万,步兵更是难以计数,战马八千,只有两千回归。

  他怕兄长得此数据会气的命不保夕,一时战战兢兢不知如何启齿。

  过了许久见李信依然睁着眼睛望着他,不得已才如实相告。

  李信听得辛胜留下援军从后袭击燕军,秦军才不致全军覆没,心中稍慰,支撑坐起来道:“都怪吴得胜探查军情多有疏忽,待他伤好后便带来见我。”

  李尔此时更是面露难色,过了许久才道:“吴将军所受的箭伤本无大碍,但他却自责探查军情时疏忽大意,以致我军溃败,吴将军自知有罪,已经自戕身亡。”

  李信想到吴得胜已经劝告他先放火烧山再攻城,若不是他不听劝阻,硬要夜袭易城,也不至于中了燕军的埋伏,此时听到吴得胜含恨自尽,再也忍不住大哭道:“有罪的人应该是我李信呀。”

  李尔只有劝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大哥又何须自责,燕太子兵行险着,无非侥幸罢了,实则是犯了兵家大忌。”

  李信一时沉思不语,早知道燕军埋伏百树林,就算他派骑兵三千,列一字横队用火箭射烧百树林也可大获全胜。想到此气的不断的拍打床沿,大声道:“为什么不先烧了百树林,为什么不先烧了百树林?”

  李尔惊道:“此计甚好,将军何不给我三千骑兵,今晚我就去火烧百树林,令燕军失去镇守之地。”

  “莫说今晚,就算你现在去,太子丹也已把燕兵改纵队为横队,太子丹以一字横队驻守百树林。”辛胜不知何时归来,接着道:“西北有薛义兵扎临水以北,西南有柴哲兵扎荒古岭,势成三角,无论我们攻击哪一路,都会被燕兵包围。”

  李信见辛胜无恙归来,忙问道:“将军之言是说太子丹首战告捷之后,并没有回兵易城,而是原地扎阵?”

  “不错”辛胜答道:“燕军以攻为守,占尽天时地利,我军若是再是出兵攻击又会惨败而归。”

  李信一时语顿,稍许才问及燕军可全数安然撤退之事。

  百树林一战,秦军损兵折将三万有余,最为可恨的是那些先前收编的赵国降兵,都逆风转向投靠燕军去了。

  辛胜如实相告,长叹一声接着道:“如今我左右两路大军损兵过半,所剩兵力不足八万,我等只好依托易水之险,静待王翦大军到来再做打算。”

  李信沉思许久,也是无计可施,唯有听从辛胜把军扎驻易水以西,静待王翦大军到来。但想到所谓的王翦大军,无非是他在咸阳留下的五万守军而已,又是愁眉不展。

  辛胜见状,暗想王翦的兵将驻守南楚,与楚国兵力抗衡对峙,秦王断不会撤回南楚之兵?这才试探道:“将军愁眉不展,莫非担心王将军带的五万咸阳守军,仍然寡不敌众?”

  李信惊问:“辛将军又是如何得知?”

  “哼,你这一招借帅不借兵之计,真以为可以瞒住所有人吗?莫说是我,就连燕太子也早已预知,不然他怎敢开城迎敌。”

  李信惊闻辛胜这般所说,更知王翦带来五万援军无济于事,一时间忍不住长吁短叹。

  辛胜道:“王将军行兵布阵岂是你我可比,只要王将军一到,定叫燕军溃不成军,我军定会以破竹之势直攻易城,再取蓟都。”

  李信心中虽然仍然不服,却不便张露只是道:“只怕等王将军到此,燕国的辽东大军早已会师易城,到时他们再加上代国的五万精兵,拢兵三十万再一起反攻我阵地,我们何以抵抗?”话说完,见辛胜不语,心中更是焦急害怕。

  辛胜只笑不语,心想战神王翦,神鬼莫测,他此刻虽然人在千里之外,早有伐燕之策略,你我又何必在此担心受怕。

  想到此安慰道:“将军此时只管休息养伤,到时你再见识王大将军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如何以少胜多,连攻易城和蓟都。”

  李信侧身躺在竹床上,用被褥遮面不语,想到王翦将军又不是天神派遣,辛胜将军却对他敬若神明,不禁暗道:“未战之前我李信何尝不是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只怕到时果真出战,寡不敌众,我等都要埋骨异乡。”

  思至此,心中但愿王翦大军早日到来,就算他伤未痊愈,也要紧随王翦将军身侧,看他如何大破燕军。”

  第三十一章(2)秦王亲征

  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秦燕两军各自安营扎寨,谁也不敢拔兵先出,谁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屈指一算,已过了一个多月,这日黄昏,朔风忽起,尘沙满天。

  太子丹像往常一样在巡视军营,面对那些站立沙场的勇士大声道:“虽然天气恶劣,尘沙满天,却正是秦军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众等此刻更要加强防御,为了大燕国,我们一定要挺住!”

  江海天一旁道:“殿下敬请放心,有末将亲自巡守,就算天上的飞鸟都在我们的视线之中,只是……?”

  太子丹见江海天吱唔不语,说道:“将军但说无妨。”

  江海天这才把城中粮草已所剩无几,却不见二公子如期到来的顾虑直言道来,说到此再次支支吾吾:“末将只怕二公子…”

  “将军放心,难得我父王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公子召怎敢贪享军粮,只是在征收时需要费些时间周转罢了,以本座看来,今晚也该到了。”太子丹话说间,忽来探兵传报,说辽东梁尚雄早已经到达蓟都,只等燕王号令,估计天一亮便可抵达易城。

  众人大喜,江海天道:“看来是末将多虑了,看这天少时便要下雨,就请殿下回至营帐中,巡守之事交给末将便是。”

  太子丹正要离去,见探将韩通神色慌张策马奔来,原来秦军已经兵过易水,正要绕道临水以北向易城攻来。

  太子丹见韩通一听秦军到来就吓得六神无主,怒斥道:“韩将军,你身为赵国长刀门门主,当年追随李牧将军,也曾久战沙场,如今怎地这般胆小怕事?”

  韩通被斥的羞愧满面忙道:“太子教训的是,只是殿下可知秦军此番亲征的主帅是谁?”

  太子丹想到李信借帅不借兵,自以为搬来了王翦将军,就可以吓倒他,心中已然不屑一顾。

  更想到梁尚雄将军即将到来,加上秦军开道临水以北,代王嘉定会发兵从北面与秦军交战,更是信心十足,傲然道:“秦将王翦能纵横沙场,战无不胜,无非也是仗着兵多将广而已。如今我大燕兵力远胜秦军,燕代四路大军向临水包抄,到时秦军四面受敌,又有梁尚雄的援军断其后路,此战定叫王翦大军全军覆没,有来无回。”

  韩通急道:“殿下有所不知,那王翦虽是无敌战神,但此次出征却只是左军副帅。”

  战神王翦,征战列国所向无敌,其威名天下无人不晓,此番北征大燕却居然只为副帅?

  太子丹忍不住直问:“王翦若只担当副帅,试问秦军之中谁又敢担任中军主帅?除非…”

  “不错,秦军中军主帅不是别人,正是秦王赢政御驾亲征,秦王政亲率三军,士气倍涨,众军高举火杖,已与李信大军会师易水以西,现在已在前往临水以北的途中。”

  太子丹大惊失色,许久才缓过神来问道:“秦王亲征,那高渐离他……”

  “高渐离已经殒命,还望殿下节哀。”

  太子丹见众人愕然相望才道:“高渐离本是十三剑派中人,是本座派去的第二批刺秦死士,此番再次事败,难怪会激起秦王御驾亲征。”

  原来那日大将王翦奉命回至咸阳,在校场点兵出征时,秦王政在点将台上为其备酒饯行。

  校场上擂鼓震天,忽然隆隆响鼓中居然传来阵阵筑琴之声。

  筑琴本是轻扬柔和之音,此时筑琴之音竟然能盖过了隆隆战鼓声,秦王政心中惊奇,便传来击筑之人。

  但见击筑之人双目已瞎,心中已无防范之心,便令击筑之人上点将台再击一曲。

  那击筑之人正是高渐离,原来高渐离为了能接近秦王已自毁双目,去了秦王防范之心。

  高渐离刚一接近秦王政,便不容遐想向他摔筑猛砸。秦王政惊慌失措,只有向点将台跳下,直摔得四脚朝天极其狼狈,但也唯有此法方能保得一命。

  秦王政斥开前来搀扶他的护兵,忍痛自行站起,此时高渐离站在点将台上早已身中数百箭,仍然抱着筑琴屹立不倒。

  秦王政顾不得全身疼痛,重上点将台拔剑高声道:“姬丹小儿,你屡次派人暗刺孤王,孤王此番便要亲征北燕,誓要荡平北燕,取你姬丹狗贼的首级。”

  秦王政临时决定亲征,不仅挽回了堕台的颜面,更使得三军士气倍加高涨,众军摇旗呐喊,事后点齐城中所有的护军,浩浩荡荡向北燕进发。

  秦军向北燕进军,一路马不停息,日夜兼程,不过一个月已到达易水以西与辛胜会师。

  李信见秦王政到来,顾不得伤未痊愈,连连磕头请罪。

  秦王政见李信虽然重伤在身,仍然责怪他行军布阵多有疏忽,又不听辛胜将军劝解,乃至秦军首战告败,就撤去李信右将军之职,降为虎牙将追随王翦将军。李信虽然心有不甘,但王命难违,只得又转向王翦跪拜。

  王翦听闻李信不过双十年龄便已受封中郎将,担当咸阳十万护军统领,先前只道他定有过人之处,没想到他会立功心切,未等大军到来便冒然进军。

  瞥眼下,见他年少气盛,此次吃了败仗仍然傲气十足,便不叫他起身,只说道:“将军兵败百树林。论军法理当处斩,幸有大王赦你死罪,降你为虎牙将,如今本座只能赐你精兵两千,希望你能立功赎罪。”

  李信出师不利,兵败百树林,就算是降为普通士兵也是应该。但秦王既然让他仍然兵任虎牙将,就该拥兵五千,王翦此时只赐予他两千士兵,他心中自是不服,问道:“末将虽然有罪,但身为虎牙将,大将军怎么只分兵两千于我?”

  王翦并不回答李信的问话,只问道:“本座若令你领兵两千对敌五千你可有必胜把握?”

  李信道:“末将所领的军队不到敌人的一半,又如何杀敌致胜?”

  王翦讥笑道:“素闻将军勇敢无惧,想不到你也有怕的时候,但问将军,目今我军有多少兵马,燕军又有多少兵马?”

  李信不假思索,已然得知:百树林一役,他的十五万兵马,只剩下八万,王翦所率的士兵加上秦王亲兵也只有七万。稍经算来便知秦军总共不过十五万左右。

  而燕太子单是易城守军就有十五万,辽东梁尚雄尚有十万援军,再加上代国五万盟军,总共不下三十万。

  如果李信不能以两千兵力对抗燕军五千人马,那王翦又如何以十五万秦军取胜燕太子三十万大军?

  李信想到此仰首道:“素闻大将军是无所不能的战神,今日欲以十五之兵攻敌三十万,将军如何鬼遣神兵,杀敌取胜,末将拭目以待!”

  王翦忽然拔剑高举大声道:“大将军辛胜何在?”辛胜忙跪下领命。王翦又道:“本座立即令你率骑兵五百投此战书于代王嘉,责令其开城投降。”辛胜虽然有所不解满脸愕然,却仍然得令而去。

  众人大惊,秦燕交战,代王嘉不一定就会援助北燕,王翦却先要向代国下战书,这样岂不是引火自焚?

  此时不仅李信不解,就连秦王政也是问道:“将军此策实在令人费解,将军何不明示。”

  王翦道:“此乃以进为退之策,代王嘉若见我大秦战书,又见我大军兵发临水以北,断不敢开城迎战,唯有死守城门,这样我军便少了五万劲敌。”

  众人听罢,心中无不钦佩,王翦又道:“李尔将军何在?”只见李尔跪下听令,又大声道:“本座命你把大王率兵六十万亲征之事散布燕军之中,本座倒要看看燕王喜还敢不敢令辽东大军援兵南下。”

  李信再次大惊,心中对王翦已佩服的五体投地,忙叩拜道:“大将军果然用兵如神,直叫末将李信心悦诚服,将军但有指使,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翦直到这时才扶起李信,问其箭伤可否痊愈后,又道:“将军年少好勇,正是我大军之榜样,三日后我军绕道临水以北,将军可否敢为先锋,率先领兵进军临水以北?”

  李信想到燕太子兵分百树林,临水以北和荒古岭,势成三角,无论秦军进攻哪一处,都会陷入燕军包围之中,一时迟疑,许久才道:“并非末将不敢前往,只是…”

  王翦道:“将军但有疑虑,但说无妨?”

  李信又顿了一会,才问道:“大将军兵发临水以北,若是被燕军三面包围,我军何以突围致胜?”

  王翦大笑道:“你若能领兵临水以北,诱敌深入,我大军再从后包抄燕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此计可行?”

  李信大悟,向前躬身道:“将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此战定叫燕军兵败临水,全军覆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