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加劲,潇潇细雨中携带簌簌雪花,太子丹迎着冷风雨雪在百树林点兵派将。见士兵士气低迷,想到秦将王翦亲临易水主帅,已经威慑大燕朝野上下,此番秦王政亲征,自为三军主帅,更是叫驻扎在易水的燕军闻之骇然。
太子丹见三军上下,不仅普通士兵人人身感畏怯,就连一些平时自为江湖好汉的剑士,也是紧张异常,气的厉声质问:“秦王政此番前来要的是本太子的命,本太子都不怕,你们又怕什么?”
话说间,想到那些以江海天为首的剑道中人都是来自江湖,他们之前虽然未曾领兵派将、征战沙场,但是江湖厮杀不断,其中凶险程度,毫不逊于沙场征战,他们又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太子丹正满腹质疑,只听江海天道:“殿下道我等贪生怕死吗,末将只担心怕死的是当今燕王和燕二公子。他们一听秦王亲征,便不敢再派梁将军增援易城,甚至连二公子的粮草也不会押送过来!”
梁尚雄大军早已到达蓟都,却迟迟未继续南下,江海天此番言语正中太子丹心坎中,太子丹为振军心拔剑指向江海天怒道:“江海天,我北燕姬氏一族,北抗东胡,南战列国,虽然不曾雄霸天下让四夷臣服,可这数百年来可曾有贪生怕死之辈?如今大敌当前,你扰乱军心,辱我王族你可知罪?”
江海天大悟,为协助太子丹振奋军心,忙跪下请罪:“末将未战先衰,胡言乱语,扰乱军心实在罪该万死,但等驱逐秦奴后,末将再到太子座前以死谢今日之罪。”
太子丹大声道:“江海天你诋毁王族,本宫念你是无心之过,允你戴罪立功,梁尚雄已经领兵继续南下,不出所料天明之前便可以到达易城,本宫今晚便敢为先锋,亲自前往临水以北,誓与秦军决一死战。”
江海天正要起身,听得太子丹为振军心要亲临临水,复又跪下道:“殿下慎行,临水以北可不比百树林易守难攻,殿下乃是我大燕命脉怎可以身犯险,还请殿下速速回往易城。”
众军士也都跪下请太子丹回城,太子丹大笑数声说道:“连嬴政都可以御驾亲征,本太子又为何不敢领兵临水。”
江海天只觉得这都是因为他方才一句错言,才激得太子丹不得不亲赴临水,这下急道:“两军交战,刀箭无眼,太子殿下怎可身临战场,甘冒大险?殿下若是执意前往,末将此刻唯有以死谢罪。”
太子丹见江海天虽然关切自己的安危,却仍然把战事说的险象环生,更是气的大声道:“秦军绕道临水以北,北有代国五万盟军,东南又有我与柴哲两路大军向临水包抄,只要秦军一踏入临水以北便是瓮中之鳖,再加上梁尚雄率兵断其后路,试问我们怕什么?”
此时江海天只有带领众人随声附和,稍许大家安静下来,太子丹挥鞭指向西秦,坚定地道:“此番本太子不但要叫王翦大军有来无回,还定要亲自活捉秦王赢政!”话说完身先士卒,带领大军向临水进兵。
至子夜,虽然风停雨止,但道路却是泥泞难行,秦军点燃火杖仍然踏泥前行。直到距离临水以北不过五十里路时,王翦突然叫停大军,大声道:“辛胜将军何在!”
辛胜立即上前领命,王翦继续下令道:“本座令你领兵五万先行临水,诱敌深入,但等燕军援军齐聚临水以北,辛将军以撞鼓为号,我大军再从后将其包抄。”
辛胜正要得令领兵而去,李信却道:“大将军好一招诱敌深入之计,实在令人防不胜防,只是辽东梁尚雄仍然不知兵营何处,末将只恐怕此番深入临水,最终被包围的反而是我秦军。”尽管如此,辛胜仍然不顾李信劝阻快速领兵而去。
秦王政见辛胜人马已经远去,李信还在不停的扼首长叹,想到燕军之中也有能人异士,未必就不能识破此计,又想到北方还有代王嘉率领的盟军,在秦军北面驻军,才忍不住说道:“大将军征战沙场,大小数百战,从未落败,临水之战,孤王对大将军信心十足,可是李将军所虑也不无道理。”
王翦跪下道:“臣有罪,臣惶恐,此役微臣兵行险着,确实无有十足把握,可是敌众我寡,若不出奇制胜,实在别无选择。”
李信见辛胜已经向临水以北出兵,此刻觉得多说无益,放眼下,但见众军因长途跋涉,人人都精疲力尽颓靡不堪,才又忍不住道:“大将军兵行险着,却不该不容缓喘,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发兵临水以北,我看大将军不是兵行险着,而是送羊入虎口。”
王翦见秦王政听李信这么一说,满脸更是焦虑,忙解释道:“越是环境恶劣越是进兵燕国的最好时机。”
众人疑惑,王翦只有进一步解释——
秦军趁此雨夜发兵临水,太子丹越发相信秦军是倾巢出动,太子丹定会调动三军,将辛胜五万大军合围,满以为可以像百树林一样把秦军包围,待燕军三路大军齐聚临水以北,秦主军听撞鼓为号,再全面包抄燕军,与辛胜大军里应外合,定将燕军全部歼灭。
秦王政这才转忧为喜,大声道:“两军交战勇者为胜,辛将军已发兵临水,众卿还犹豫什么,还不快各司其职,速速去布兵列阵,准备发兵临水。”李信见秦王下令,只得下去配合王翦布兵列阵。
战马嘶鸣,喊杀震天,辛胜五万秦军对阵薛义五万燕兵,两军兵力相当。燕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涨,秦军虽然劳师远征,却仗着秦弓弩在手,直逼得燕军节节败退。
临水守将薛义见秦军弓弩一弦多发,既快又准,秦军追逐燕军始终保持一段距离,就是为了方便他们用箭。一时明白过来,大声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若是一味后退,只会全军覆没,无一生还,骑兵队单齐将军何在?”
“末将单齐这就率三千骑兵直冲敌阵,敢叫秦军阵脚大乱。”单齐刚一说完便率部众直冲秦军,紧接着燕军百十位鼓手齐擂战鼓,所有燕军全部冒死掉头向秦军冲去。
两军很快便已交融,混战一片,但听战马嘶鸣,刀剑碰撞,吆喝惨叫声不绝于耳。只见两军死伤不计其数,地下早已血流成河。
秦燕开战一开始秦军就仗着强弩在手,令燕军伤亡过万,此刻两军交融,以身肉搏,虽然杀得难解难开,秦军仍是略胜一筹。忽然,东北方向杀出一军,火光耀天,燕兵见为首大将正是燕太子姬丹,顿时士气大振,更加勇猛。
太子丹率兵逼近临水时,秦燕两军近身肉搏,正杀得难解难分,江天见燕军伤亡惨重,不容遐想,一马当先要投入战队之中,太子丹忙喝止道:“将军且慢!”
江海天哪里听得进去,仍然要率领部众前进,太子丹再次喝止:“秦军并没有全军出动,他们的大军定然是埋伏在不远处,将军莫要中了王翦的诱敌之计。”
江海天见正在交战的秦燕两军总共不过十万,这才恍然大悟:“太子所言甚是,可是眼前战事,敌强我弱,我们又怎能眼睁睁看着薛义兵败,而不施与援助?”
太子丹沉思不语,心想他率兵临水以北,所谓何来?只是如今明知秦军设下陷阱,难道他还要陷下去吗?
那该怎么办?事到如今,他只有在此伏兵,静观其变。
思至此,只得命人驻扎原处,忽见西南方向一队大军,向正在交战的秦燕两军冲去,那为首之人正是易城守将柴哲。柴哲见秦燕两军混战一片不容遐想,直冲战乱之中。
秦将辛胜以为燕国援兵全部到来,忙下令撞鼓求援。
数十名秦军抬出一座大鼓,那大鼓比平常战鼓不知大了多少倍,又有十几名秦军合抱一樽撞城木向大鼓撞去。
太子丹见状,便知秦军是以撞鼓为号求助援军,忙下令道:“江门主,本宫命你速领百剑门的一千勇士,骑上战马背负弓箭,尽快消灭撞鼓秦军,趁王翦大军未到之际全歼辛胜残余兵马,余者与本宫一起扎驻此地,待秦援军到来再全面出击。”
江海天得令,率百剑联盟的千位英雄直冲撞鼓秦军,撞鼓秦军一波倒下又换一波,只听撞鼓声隆隆剧响如同晴天惊雷、山崩地裂,直响彻云霄。
柴哲薛义两路燕军夹击秦军,燕军很快反败为胜,秦军死伤无数,仍然负隅顽抗,那面大鼓早已被燕军缴获。
不知过了多久,东方已露白,却仍不见王翦大军到来,太子丹只道王翦无法听到撞鼓信号,遂迟迟不发援兵,忙下令全面出击,速战速决。
三路燕军合攻秦军,秦军仍然奋勇抵抗,又过半个时辰,秦军死伤已过大半,辛胜满身血迹已然受伤多处。
数千秦军将辛胜守护中央,怎奈燕国百剑联盟的千位勇士以一敌十,直冲辛胜杀来。
秦军掩护辛胜杀开一条血路向临水以北逃去,但见临水河挡道已无退路,太子丹正在得意,忽听身后万马奔腾,王翦大军从东西南三面向燕军包抄而来。
秦军还在数百步之外便密箭如雨向燕军射来,燕军如风吹麦浪一般倒下,秦军刚行到百丈开外便驻军不前,只在原地放箭。
太子丹大惊失色,忙指挥燕军掉头,以骑兵队为先行直冲秦军,但见数千燕骑兵还未接近秦军已被射杀过半,燕军才顷刻间便大势已去,连临水守将薛义也中箭身亡。
辛胜残余军队从后袭击,指挥所有箭手一起向太子丹射去。太子丹惊的纵马北逃,突然身后剧痛翻下马来。
百剑联盟的千位勇士见太子丹中箭落马无不大骇,一起过来把他护在中心,向北方代国逃去。
秦军直追数十里,又不知射杀了多少燕兵,眼见已到了代国境界,王翦才下令收兵。
辛胜满身伤痕,所率的军队剩下不足一万,此时正向王翦将军跪拜道:“末将幸不辱命,已将燕军引诱到临水以北,然大军却在我手中伤亡惨重,末将领军不利,还望大将军责罚。”
王翦忙扶起辛胜热泪盈眶:“将军受累了,请受本座一拜!”
辛胜连忙躬身回礼,想到他与大将军王翦出生入死,大小数百战,不知多少次身陷绝境,只要有王翦在,都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激动地道:“此战我等能守到最后,能等到大将军援军到来,只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有大将军在,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燕军”
王翦搀扶起辛胜,并肩向秦王帐中走去。
秦王政老远见辛胜满身血迹归来,忙迎上去,揽住辛胜的双肩不让其下跪,说道:“将军为我大秦征战沙场,以五万之军抵抗燕军十五万兵马,直把燕军引入绝境,看到将军伤痕累累,孤王到今天才知道胜利是怎么得来的,将军受累了,请受孤王一拜。”
辛胜连忙下跪:“臣受君恩宠,又得大将军知遇之恩,杀敌荡寇,实乃份内职责,我王之礼,岂不折煞为臣了。”
秦王政扶起辛胜道:“孤王今日总算明白,何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大秦有将军如此,一统六国指日可待,哈哈哈…”
李信见秦王政,王翦,辛胜都在因为胜利而开怀大笑,想到此战大胜燕军,他不仅毫无半分功劳,之前还扬言辛胜不能以五万兵马,顶住燕国的十五万大军。想到此,心中惭愧至极,唯有静站一旁闷声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