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哲只道太子丹是为逞一时之勇而冒然前行,惊的上前劝道:“在援军未到之前,我军只可坚守,不可开城对敌,何况敌军虚实尚未探清,又怎可冒然开城?”
众人都交首认可,就连太子丹身边的随从江海天也在劝阻:“何况大王有令,辽东大军未到之前,不许开城与敌正面交战,还望殿下三思而后行。”
太子丹不容劝说,仍是直奔城门而去,见众人一路相随,劝阻之声喋喋不休,只有边走边质问道:“那李信小儿定是料定我军一听秦兵攻到,必定吓得只守城门不敢出征,他们趁夜前行,无非想趁我辽东大军未到之际连夜偷袭易城下都,我们为何不可先下手为强,不与秦军来个半路袭击?”
至军帐之中,太子丹召集各路领军,才刚升帐商议出兵对策,一探兵匆匆奔到帐前。
原来秦国驻赵守将左路大将军辛胜,与咸阳守将李信的右路大军已连夜入侵大燕境地。秦军现在离易城下都只有百里之地,仍持续前行。
听罢探兵的禀报,众人骇然,只希望太子丹快点设兵各个城头加强防守。
然而太子丹越是料定辛胜会趁辽东援军未到之前,而夜袭下都、占领易城,更是决心先下手为强,发兵易水以西的百树林截杀辛胜大军。
众人更是惊骇失色,就连一向老持稳重的萧正楠也在劝阻太子丹。
太子丹不听劝阻,首先下令易城守将柴哲率兵三万,连夜向百树林西南进兵,兵扎荒古岭。
柴哲依然觉得强秦来攻,断不可出城迎战,站在原地不敢接令,正要劝导太子丹收回成命,只听太子丹又下令下都镇守薛义率兵两万,兵扎百树林西北的临水河岸;七星剑派盟主萧正楠领兵三万,分别驻守易城,临水,下都三镇。
薛义和柴哲一般想法,也不领命下去,二人相互怔望,点头会意,想要一起劝阻,只听太子丹接着下令道:“余者五万及百剑门的诸位英雄,随本宫徒步进入百树林,埋伏在百树林的秦燕大道上。只等秦兵步入百树林,若见火光冲天,柴哲薛义便发兵向百树林形成迂回包抄。”
柴哲薛义二人这时虽然已明白太子丹的用兵之策,心中依然彷徨不定,只听萧正楠站出来道:“殿下此策可谓万无一失,就怕秦军不敢进兵深入,殿下岂不枉费心机?”
太子丹见终于有人认同他的策略,甚是得意,心想秦人若是不敢深入百树林,燕军就一直这样扎驻,以百树林,荒古岭,临水河为城墙,以攻为守,又有何不可?想到此才道:“萧英雄到时只管派送粮草就是。”
萧正楠见太子丹信心十足,仍然词严厉色道:“只怕秦军不走百树林,而改行水道从临水河进攻,再折回百树林将我燕军逐个歼灭。”
柴哲随声附和,薛义想到临水河一带地势平坦,后无屏障,秦军可充分发挥他们的箭弩,而太子丹却只派兵两万与他,此时听得萧正楠说起秦军会绕兵临水以北,更是担忧,不敢接令下去。
太子丹似乎洞穿薛义的心思,厉声道:“薛将军怎么不领兵而去,莫非怕了么?临水乃我大燕与代国交界之处,一旦秦军绕道临水,代王嘉还有五万精兵做你的后盾,将军又何惧之有?”
柴哲见太子丹已然铁了心以攻为守,只有帮着道:“太子英明,荒古岭地势甚高,更是可攻可守,若是秦军绕道荒古岭,百树林和临水两路军同样可以向西南包抄。”太子丹这才欢颜道:“正是此意。”
百树林,荒古岭,临水,势成三角,无论秦军进军哪一路,燕国三路大军都可以将他们包围。众人虽然感觉太子丹兵行险着,却是无懈可击,又再思绪良久,都齐夸太子丹英明神武,接着各自领命下去。
太子丹召集从蓟都带来的五万精兵,分兵十路,由十位中郎将各自率领,徒步赶往百树林。
江海天见太子丹把所有的战马都让给了柴哲和薛义,忍不住问道:“秦人的箭弩,北燕的战马,都名震天下,而我们这一路军是最有可能与秦军正面交锋,不用战马又怎可与敌交锋。”
太子丹答道:“百树林茂林丛生,正好掩伏众军,若备战马,马鸣嘶叫声岂不打草惊蛇?”
江海天会意,只有按太子丹的命令,传令众军熄灭手中火把,务必在半个时辰之内火速达到百树林。并再三嘱咐众兵潜伏百树林两旁,需等秦军深入百树林过半后,听鼓声为令,方可全面狙击秦军。
众人见太子丹率先熄灭手中火把,也都跟着熄灭火把,城下顿时漆黑一片。城墙上守将却倍加火把,把城头照亮,易城守将萧正楠亲自屹立城头,不敢怠懈。
太子丹率众军井然有序向城外奔去,不到一个时辰已到达百树林。众军隐伏在官道两旁的树林丛中,林中树木早已叶落枝枯,好在密集丛生,众人屏住呼吸,谁也不敢交头接耳。
又过了半个时辰,忽然道上尽头火光微闪,不一会儿已听到‘得得得’马蹄声。
进入林中,马蹄声渐缓,稍许,一黑衣人一边骑马,一边高举火把四处查探,原来是李信派来的探路兵。
那探兵每走几步都会向暗林中开弓数箭,觉得无有异样,接着径直向易城三镇奔去。至城下,见城头火光通天,城头哨兵密密麻麻,手执火把,严谨把守。
那探兵见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忙快马回转百树林,又约摸过了半个时辰,已到李信座下,启禀道:“将军英明,敌军果然早已做好准备紧守城门。”
李信听得太子丹胆敢坚守城门,抵抗强秦进攻,心中甚是敬佩。但想到燕国王族仅有太子丹敢于抵抗秦军,就连那燕王喜,一听到秦军兵临城下,都吓得寝食无味,心中又大为鄙视燕国人。一时不容多想,立即下令朝百树林进军易城。
这时秦军左路统帅辛胜想到燕人坚守城池,迎难而上,定是早已有所准备,迟疑了许久终于道:“大将军切不可轻敌大意,今晚更不能冒然攻城,我军还是先扎营在此,等到王翦将军到来,三军汇合后再一起攻城方为上策。”
李信笑指着易城的方向道:“任他城池如何固若金汤,却也奈何不了我秦军的穿云梯,任他燕人武艺再精湛,都奈何不了我大秦的强弓弩。”说着依然坚持传令连夜进兵,夜袭易城,定要攻燕兵一个措手不及。
吴得胜急道:“将军且慢,前面百树林茂密丛生,恐有伏兵,今晚何不纵火先烧了百树林,等天一亮再绕道临水攻城也不迟。”
绕道临水?如果惊扰代王嘉,燕代联盟,秦军岂不更处于下锋?李信想到此,不禁怒问:“本座派你上前探路,林中可有异样,可有火把耀光,可有战马嘶鸣。”
吴得胜道:“末将虽未察觉林中有所异样,但万一……”
吴得胜话未说完,李信已明白其意,心中却不以为然——此时正值秋冬之际,林中枯枝败叶遇火则燃,太子丹若是潜伏林中,就不怕秦军纵火烧山?他又怎么会做出这等愚蠢之事?想到此,这才打断道:“此时我们若放火烧山唯有打草惊蛇,令燕军更会加强防备。”说完举剑高扬要一马当先前行。
“将军慢行,我军北上燕国,百树林是最捷径之路,燕人沿途岂会无所防备?”辛胜策马拦道,大声道:“我看越是安静,越是要更加谨慎,我等何不依吴将军所言,先派三千骑兵放火箭烧了百树林再说。”
为防途中设有埋伏,李信已派吴将军上前沿途查探,直到确定燕军只是坚守城头,百树林更无异样,这才敢直接进攻易城,这下见辛胜仍然拦道阻止,急得回辩道:“百树林不论纵横都延绵数十里,若放火烧山最少也得烧个十天八天,到时燕国辽东援军一到,我们再攻城只怕更难。”
辛胜道:“他有辽东梁尚雄,我有战神将军王翦,只要王将军一到,小小一座易城岂不是囊中之物,将军又何必急于一时。”
李信一听辛胜对王翦敬若神明,想到他跟随王翦攻打赵国时几乎战无不胜,而王翦早已是列国军中的战神,心中甚是不服,更是大声道:“本将正是要在王将军未到之前,趁燕军疏于防范之际,夜袭易城,也好让他们见识我大秦国不只有一个王翦。将军你若怕了,尽管率你的左路大军扎营在此。”
辛胜见李信虽然急功心切,但想到王翦未到之际也正是燕军最松懈之时,此时发动进攻也确实是最佳时间,这才道:“为了安全起见,我必须留兵三万做你后盾,以防不测,余者七万可为大将军指挥。”
李信心知辛胜拥兵也只有十万,为了大局居然舍得分大半士兵与他,不禁惊佩道:“将军如此大度,李信真是佩服。”
“只要能攻下易城,就算三路大军都归你统率,又当如何?”辛胜继续道:“将军若是顺利越过百树林,兵扎易城城下,我等定当火速前往增援,若遇不测,以火光为号,我等定会掩护大军安全撤退。”
李信笑道:“大将军只管兵扎在此,搭灶三千,等我等拿下易城再来一起庆贺。”说完带领大军策马前行。
秦军加速前行,一路火把高照,如同白昼,八千轻骑快马当先,不过半个时辰,秦军已行至百树林中。
其时已入初冬,万籁俱寂,秦军骑兵行至百树林不得放缓脚步,谨慎前行,又派弓箭手向黑暗处放箭试探,李信见仍无异状方下令全军进入百树林。
又半个时辰后,秦军已进入丛林大半,李信心中正要讥笑辛胜胆小怕事,忽然静林暗夜中擂鼓声响,宛如晴天霹雳,顿时杀喊震天,密箭如雨。
秦兵不知林中伏有多少燕兵,无不惊慌失措,才刚缓过神来,未及挽弓搭箭已伤亡一片。燕兵擂鼓呐喊延绵数十里,秦军顿时乱作一团,战马嘶啸,相互践踏,李信大惊,暗道:“姬丹果然铤而走险,居然伏兵百树林,要与我军来个半路截杀。”
这时吴得胜劝道:“看来燕军已举全国之兵埋伏在此,若要前行,我军只恐怕要全军覆没,将军何不趁早退兵。”
李信不以为然,反而大声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燕军既然倾巢出动,城内必然空虚,我等更要乘机攻城。”
吴得胜接着劝道:“只恐怕我军拼尽全力也杀不出这百树林…”话说间,身后突然中箭,倒下马来。
李信大惊,只见林中飞出数百位剑士手起刀落,须臾之间已杀了上千秦军。那数百剑士夺得坐骑和旌旗,掉转马头大喊:“快撤,快跑。”
秦军更加慌乱,纷纷掉转马头后撤,又向秦军步兵践踏,林中箭声不断,喊杀震天。李信大叫:“临阵脱逃者杀无赦!”正说间肩甲处也中一箭。
那些护军见主帅受伤,忙劝其后撤,李信手抚伤处大声道:“弓箭手何在?”正说间肩膀上又中一箭便仰首倒地,秦护兵忙一起过来将他抬起后退撤去。
燕兵奋勇追击,秦军且战且退,待燕兵追出百树林,至旷野之中,秦军突然回转,万箭齐发,燕兵已倒下一片。
太子丹想不到秦人的弓弩竟如此厉害,忙下令:“穷寇莫追,我军若追得紧迫,秦军拼死一战,只会两败俱伤。”
李信见燕军不再追来,观其阵势,估计燕兵不过五万左右罢了,端机立断,下令秦兵立即列成一字横队,弓箭手为前军开路,骑兵迎敌而上,刀剑手随后,再次向百树林进军。
众军领命,不过须臾之间已调纵队为横队,弓箭手在前不断向林中射去,林中传来阵阵燕兵惨叫声。李信大喜,正要号令骑兵进攻,忽听身后西南,西北杀声浩荡,后排刀剑手不知又倒下了多少。
李信见那两路燕兵统帅分别是易城守将柴哲和下都守将薛义。眼见大军前后受敌,自己又身受重伤,心中懊恼没有听从辛胜相劝,无奈忙令八千骑兵向后转向燕兵突围。
太子丹率领的燕兵再次出兵追击,秦军腹背受敌不知伤亡多少。
李信负伤马背,冲开一条血路,行不多久,见前面又有数万兵马向他冲来,心下大惊:“想不到我李信今日既然会亡命于此,眼看逃是逃不掉,唯有以死相拼。”想到此加快马速向敌迎去。待到近处见那大军为首将军却是辛胜,心中大喜,又无颜相见,立即转头回奔。
辛胜大声叫住:“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又何须自责,所幸将军能安全归来。”说完转身命令副将吴得胜领兵五百,护送李信退避易水以西,余者随他继续援救被围的大军。
众军见辛胜到来,军心大振,都纷纷愿随他再次深入敌营。
李信见到才片刻之间,惊乱的士兵便已士气高涨,信心百倍,心道:“我李信连王翦将军座下的一员副将都比不上,又何以与王将军比肩齐声?若不是我急功心切,急于向王将军展示战功,又何至于兵败如此?”想到此胸间一阵闷痛,口吐鲜血再次倒栽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