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刘叔修仙记

第125章 刘秀起兵,更始帝刘玄

刘叔修仙记 星宿闲人 6200 2024-11-12 07:19

  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随着义军的数量越来越多,新朝能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许多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支持义军们倒莽,这一来,真的是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而自王莽掌权之后,那些刘氏宗族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许多人从祖上传下来的爵位,一下就给王莽给去了,本来这些衣食无忧,还能借助祖上父荫鱼肉百姓的刘氏子孙们,也纷纷成为了社会的底层人民,并且,在王莽的授意下,这些没落的刘氏宗亲,还会经常受到郡县官吏的无故欺压。有一日,苍梧太守刘利之子刘子张请附近的亭长喝酒,那亭长喝醉了之后,口无遮拦下便骂了刘子张,刘子张一怒之下,就杀了那个亭长,待十多年之后,亭长的儿子长大后,又杀了刘子张之子刘骞,为父报仇。

  刘子张的另一个儿子刘玄,听闻自己的弟弟被人杀死,便开始就结交一些亡命之徒,打算为弟弟报仇,后来其宾客成功的杀死了亭长之子,为刘玄报了仇,不过其很快就被官府给捉拿了,刘玄听闻之后,便赶紧避开了官府,从舂陵逃到了平林,于是,官府就把刘玄的父亲刘子张给抓走了,刘玄见状只得假装诈死,又派人将自己的灵柩送回舂陵,官府见罪魁祸首刘玄已死,便释放了其父刘子张,而刘玄也因此独自在外逃匿。待到了地皇三年,绿林军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为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及其支党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郡,号为新市兵,之后,王匡等将领带领着新市军猛攻随州,却并没有攻下,这时,又有平林人陈牧、廖湛聚众千余人,自号为平林兵,以为响应。不久,躲藏在外的刘玄,就前去投奔陈牧等人所率领的平进兵,由于刘氏子孙到了一定年龄,都会被宗族长老送入读书、习武,所以刘玄很快便因其之才,做了陈牧手下的安集掾。此外,刘秀的长兄刘縯和当年的刘邦一般,平时不事家人居业,又喜爱交结天下豪杰,前日他听闻家中族人刘玄已投奔了陈牧,就准备和南阳郡的诸多子弟一同趁乱起兵,欲图大事。

  随着中原的局势越来越乱,王莽也开始注意到那句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语,于是他忙下令在全国抓捕名叫刘秀之人,之后,刘叔为了躲避官吏的追捕,便前往新野县姐夫邓晨家中躲避,邓晨家世显赫,自然没有官兵敢去他家骚扰。待到了地皇三年秋,刘叔又假装到宛城卖谷,与当地人李通及其从弟李轶密谋起兵。等到十月,刘縯正式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宣布起义,随后他又派遣亲客,通知邓晨在新野起义,刘秀、李通、李轶等在宛城起义,不久,刘縯就聚集起七八千人在舂陵起义,又自称“柱天都部”,之后刘縯又派人去联合新市、平林等绿林军,待到了十一月,刘秀又带领着众多宾客,从宛城来到了舂陵。起初刘縯起兵时,当地的刘氏宗族都不愿意跟随,随后他们又因害怕受到连坐之罪,纷纷逃离南阳。

  阴丽华听说了之后,就劝说刘叔一定要拉拢住这些宗亲,因为他们宗亲虽然是没落了,但他们手中掌握的财富,那是难以想象的,打仗打的就是钱和粮,若没有了这些宗亲的支持,那么你们这支起义军也是难以发展壮大的,刘叔闻言,便急忙让刘交联系南阳的族老,让其支持刘縯这一支义军,当然了这自是刘叔知道族中肯定有王莽的细作,所以才没有让刘交大张旗鼓,比如之前他见到的国师刘歆,便是此类人,之后刘叔穿着将军的服饰,骑着青牛回到了舂陵乡后,舂陵康侯刘敞之子刘祉,以及刘秀的叔父,也是养父刘良,忙带头响应刘秀刘縯他们的起义,刘祉的父亲刘敞当年在宗室中就非常的有威望,而刘祉也曾被王莽囚禁于长安,后来王莽为了安抚汉室宗亲,才放了刘祉,所以刘祉在宗亲中的威望也是很高,加之其行事厚道,仗义疏财,有了刘祉这位刘氏宗亲领头羊的支持,刘縯的队伍那自是越来越壮大,绿林军高层听说了刘縯义军的规模,便把刘縯带领的这一支义军,称为舂陵军,这支舂陵军的主力,多为南阳郡的刘氏宗室,以及郡内的大量豪杰、匪徒。

  刘縯与刘秀在南阳郡起事之后,刘縯派遣随同自己起事的族兄刘嘉,令其前往新市、平林军中沟通联络,当时新市和平林军正急于向北发展,以便在南阳郡打开新的局面,所以对于在南阳地区颇有影响的刘氏宗族,自然是竭诚欢迎,最后双方就约定要合军一处,共同对抗王莽手下的官军。之后,联军先是进击长聚,并打败了当地的官军,接着义军又并力西进,攻克了唐子乡,并杀死了湖阳都尉,随后,义军乘得胜之势是奋力北进,又迅速攻克了棘阳城,新莽政权南阳郡的最高军政长官前队大夫甄阜,见刘縯的这支联军已威胁到自己的老巢,便率领大军前去应战,刘縯得到情报后,就和刘叔商量,刘叔说官军势大,不如暂避锋芒,刘縯也向其他二军提出此论,但新市、平林二军首领认为刘縯是怂了,力主当乘得胜之势,消灭官军,夺下南阳,见二军首领非要坚持,刘縯无奈,只得答应进军,之后,双方就激战于邓县之地,当天大雾弥漫,官军们凭借着有利的地形,以及对环境熟悉的有利条件,率先猛力进击,

  义军虽然皆激烈抵抗,但依旧被打的大败,当日,刘氏数十个同宗兄弟,都死于这场剧烈的混战中,刘叔最后只能是单马遁走,途中,他还从官军手中救出了自己的妹妹刘伯姬,但他的姐姐刘元却拒绝上马,说会拖累刘秀,最终,刘元以及她的三个女儿,都被新军给杀死了。

  刘叔对于自己姐姐之死,虽然很是悲痛,但他也知道若想要获得自由,那就肯定会有牺牲,自由、平等从来就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来的,所以古语有诗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起义军在邓县被官军打的大败之后,新市、平林二军首领才知刘縯之言乃是良策,而如今义军已是死伤惨重,人马俱疲,他们便只能再问刘縯该如何是好?刘縯就问文叔(刘秀之字,也有刘叔之意)该如何做?刘叔说不如退守棘阳,以退为进,刘縯闻言也说甚好,棘阳城高池深,物资丰富,只要磨掉了官军的锐气,那么义军必然可以反败为胜,二军首领也是无计,便听从了刘縯的建议,于是义军立刻调整部署,退守到棘阳。另一边,南阳郡的最高军政长官甄阜与属正梁丘赐,获得大胜后,也是信心倍赠,又下令乘胜追击并全歼这支义军,之后,他们就率领10万精兵南渡黄淳河,又派出前锋度过沘河巡逻警戒,很快官军就在两河之间安营扎寨,同时长官甄阜又令人,拆掉了架在黄淳水上的桥梁,以示无还之心,并摆出要同义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新市与平林两军,因之前的大败,已对官军产生了很重的畏惧情绪,此时,他们见官军仍然在后穷追不舍,并且不论是军力还是装备,都远胜他们义军队伍,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信心,敢面对对面的十万大军,于是,新市军的马武与平林军的廖湛便打算脱离战场,这时作为绿林军一军之长的刘縯,听闻此事后,便找到刘秀计议,刘叔有些痛心疾首的说道“二支友军如果全部撤走,那单凭我们统帅的舂陵军,肯定是无法战胜官军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先设法稳住那二支友军。嗯,大哥,你放心吧,我去想办法!”很快,刘叔就让香山四少去找王家人,让他们增兵过来,果然没几日,王常、成丹、张昂所统帅的一支5000人的下江兵,便来到了宜秋这里,刘縯闻言,便和二军之人说,自己会说服这支部队一同参加此次战斗,刘縯此言,果然就稳住了正处于动摇中的其他两支义军。

  这之后,刘縯兄弟便与李通一起去往下江兵的驻地,刘縯到了驻地后,就禀报说“在下南阳刘縯,愿见下江军之贤将,共议一番大事。”成丹和张昂闻言,就让王常来和刘縯商议,随后,刘縯就对王常说道“自王莽篡汉以来,天下人无不恨其入骨,然若论恨意最深之人,莫过于我们刘氏宗亲。想当年,陈胜吴广起义轰轰烈烈,甚至都差点打进了咸阳,但最后还是被秦人所消灭。后来,范增就向众义军解释陈胜为何会失败,范增说陈胜身为楚人,却没有立楚国的后裔为王,而是自立为王,如此一来,就导致楚国人或者说楚国贵族,不愿全力支持陈胜的起义,而后来项梁听从范增之言,立了楚怀王,一下就成了天下最强的势力。如今官军有十万大军,而我军根本就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若是逃走,恐也只有一死,若是与其争斗,又恐粮草、辎重不能久战!但若是我们大家能拥立一位宗亲为首,让其说服刘氏宗亲为我们提供各种资助,那就算再来十万官军,我们又有何惧了?诸位,若是事成,少不得封候拜将,岂不美哉、乐哉?”

  王常闻言大彻大悟道“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刘縯忙说“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王常被其说的口服心服,五体投地,立刻表示要追随刘氏兄弟共创大业,然而,当王常将欲与刘縯合作的意向,告诉成丹、张卬二人之后,他们却是极力的反对,并主张我们才是绿林军的领导者,不应该受制于刘氏兄弟,不过此时的王常已倾心归汉,于是他便劝导下江军的诸将道“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者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佑吾属也。”这一席话,立刻就说服了下江军诸将,而他们的态度,又影响了新市与平林那两支队伍,最终三支义军皆决心,要与刘氏兄弟所统帅的南阳义军团结战斗,共同抗击官军,刘縯和刘秀知道后,也是十分的高兴,于是,他们同绿林军领袖们“大飨军士,设盟约”,之后,绿林军休整三日,以获取汉室宗亲们送来的各类物资,此外,他们还制定了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

  地皇四年,正月甲子,刘縯将全体义军分为了六部,又令六路义军借助黑夜的掩护,分进合击,而此时的官军见义军连续几日皆是龟缩不出,就以为义军已散失了斗志,纷纷放下了戒心,义军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之后,乘着官军少备之时,一举就占领了官军的后勤基地,并尽获其辎重、粮草。待到了第二天早晨,刘縯兄弟又率兵自西南方向攻向甄阜军,而下江军则自东南方向攻击梁丘赐军,双方接战后,皆拼死搏斗,于是,这一战从天刚亮竟一直打到饭时,由于之前在罗马也有过此类恶战,所以刘叔这边准备的就更加充分,而官军那边才起来就受到了义军的袭击,这一直打到饭点,官军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虽然官军在人数、装备上是占尽优势,但官军们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于是,梁丘赐军的阵脚很快就乱了,士卒们也是汉人,本来也就是拿钱办事,如今对面还高喊着“汉人不打汉人!投降不杀,给钱给粮……”于是,官兵们立刻就开始向后溃逃,而甄阜军见状,也顿时失去了抵抗的勇气,纷纷逃窜,义军们见敌人开始溃逃,自然是紧追不舍,最后,逃散的官军被义军逼至黄淳河边,欲渡无桥、欲战无力,被杀或溺水死亡者,就近两万余人,而甄阜、梁丘赐这两位将领也被义军杀死当场,剩下投降的官军,那就更多了,这一战,绿林军大胜十万官军,一下就打出了声望,打出了信心,于是,众军皆把刘縯兄弟,称为项梁、项羽一般的人物。

  接着,绿林军便乘南阳战胜之威,立刻挥师北进,兵锋直指一处重要据点——宛城,到了宛城这里,他们很快就遇到了严尤和陈茂所指挥的大批官军,据刺探来报,那严尤是新莽朝廷中,少数具有真才实干的将领,他自到荆州之后,就开始到处招兵买马,未雨绸缪,并很快组织起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

  ,之后更是打败了附近不少的义军。于是,当绿林军在南阳大胜甄阜的消息传来之后,严尤、陈茂二将便立刻率兵赶了过来,想要在宛城附近,与义军进行一场大决战。刘縯的性格有些像项羽,所以当他听闻又有官军杀到,众人皆惶恐不安之时,他依旧是那么的潇洒霸气,毫不在意,之后,在他的鼓舞下,以及刘叔提出我方更具优势的实际情报下,众人皆决心跟着刘縯兄弟全力迎敌,之后,刘縯便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以必死的决心,必胜的勇气,伴着隆隆的战鼓,督率全军冲锋,很快,绿林军就在淯阳城下,与官军展开了另一场生死激战。

  这一战,刘叔作为义军口中“天下无二”的项羽,是第一个冲出了阵营,起义军见刘叔都冲上去了,还大喊着“兄弟们,跟着我杀!”顿时间,义军士气如虹,各个以一当十,愈战愈勇,只一个冲锋,就斩首官军3000具,就这猛虎下山的架势,官军又哪里敢再战?若说之前,义军们没有武器,没有盔甲,没有粮草,恐怕还真不敢这么打!但之前,义军消灭了十万官军,所获得的武器装备,那已是堆积如山,有了这些装备,其实他们和官军的差距也就慢慢缩小了,虽然官军在作战经验、以及排兵布阵等方面仍就远胜义军,但这一次,刘叔的冲锋一下就让官军产生了恐惧之感,要知道刘叔之所以被称作“项羽”那般的人,可见其勇的已不太像话,就差拿一个千斤巨鼎先表演表演了,官军哪里敢跟“项羽”硬干?于是纷纷向后退去,监军们也根本就拦不住,

  而义军见状,自是全军乘胜追击,又将宛城给团团包围。

  此战过后,刘縯自称为“柱天大将军”,自此威名远扬,犹如当年的项梁一般,项梁,项梁……王莽知道刘縯的之事后,便公开悬赏:凡杀死刘縯者,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赐上公的官位!同时,他还下令在长安的官署及天下乡亭的门侧堂上,一律画上刘縯的图像,并令士卒日日射之,以泄他心头之恨。后来没多久,王莽还命人随便抓个百姓,就说是那刘縯,待游街示众后,又杀掉传首于各地。到了地皇四年正月,那绿林军在连续取得对官军的胜利之后,其队伍已发展到10多万人,于是,起义军的多数领袖们就认为,为了便于对整个义军的统一领导,增强对广大百姓的号召力,以及日后能更大规模的推进,与王莽政权之间的斗争,绿林军当拥立一位刘氏宗室为皇帝。而当时,绿林军中的汉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后代,其中,又以刘演与刘玄最有人望,于是起义军将领们,便在立两者中何人为皇帝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当然了,南阳的豪杰与王常等人,自然是希望拥立刘縯为帝,因为在之前几次对官军的战斗中,刘縯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他超人的谋略以及卓越的指挥才能;但绿林军的其他将领则属意于刘玄,因为他们对刘縯的威名,实在是有些害怕,担心刘縯一旦被立为皇帝后,他们这些老资历就不能左右军中权利了,并且,那刘玄表面上性格怯弱,待人温和,若是立他为皇帝,应是较易控制。

  刘叔见状,也并没有参与此事,因为他已用骰子算出,刘玄定会胜出,而他的大哥刘縯既然被称作项梁一般的人物,那……自然是不言而喻,是啊,革命从来就会有人牺牲,不是你,就是他,凡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久,王匡、王凤以及张卬等人,便决计立刘玄为帝,然后,他们就派人将刘縯从前线给召了回来,并要他在刘玄为帝的问题上速速表态,刘縯一回来,一看,就明白了这些人是要他同意既定的方案,也是要他放弃做那皇帝。刘縯虽心有不甘,但又不便明确表示反对,于是便提出暂缓确立皇帝人选的建议,刘縯的这一番操作,自然也得到了不少将领的附和,毕竟刘縯确实很有威望,张卬眼见他们议决的事,有可能将要破产,于是就十分的恼怒,只见他拔剑击地,并声色俱厉地说道“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众人看到如此情形,也不敢再提出异议了,于是,立刘玄为帝之事,就这样算是定下了。

  到了地皇四年,二月一日,刘玄在淯水之畔称帝,改元更始,是为更始帝。更始帝继位后,便封了族父刘良(即刘縯兄弟的叔父及养父)为国三老,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余之人或拜为九卿,或封为将军,为了表示对刘縯的尊重,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后,刘玄又加封其为汉信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