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城内,提比略·克劳狄乌斯·尼禄正怒气冲天的质问刘叔,为什么他的儿子小德鲁苏斯,会突然死去?此时的他是既悲伤又愤怒,甚至还怒问为什么上帝会允许这件事情发生?刘叔见他已有些歇斯底里,便只好耐心的和他解释,这一切其实都缘于日耳曼尼库斯之死,日尔曼尼库斯的名字来自他的父亲尼禄·克劳狄·德鲁苏斯,德鲁苏斯曾为罗马帝国建立日耳曼行省,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给自己儿子取名为日尔曼尼库斯,乃是为了纪念自己在日耳曼尼亚获得的军功!德鲁苏斯的母亲莉薇娅改嫁屋大维后,德鲁苏斯便成了屋大维的养子、提比略的同胞弟弟,所以日尔曼尼库斯也就是屋大维的养孙、提比略的养子和侄子。日尔曼尼库斯很小时,就跟着叔叔提比略一同作战了,而提比略也是一直将他带在身边悉心指导,并把他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栽培,正因为其从小就耳濡目染战争的残酷和各种战争奇迹,所以日尔曼尼库斯长大后,便和他父亲一般,成为了罗马帝国的擎天之柱。
后来,就在日耳曼尼库斯从伊利里亚凯旋归来没多久,罗马人在条顿森林被日耳曼人打的大败的噩耗,也随之传来,奥古斯都闻言,立刻就派日尔曼尼库斯北上莱茵河防线,以防止事态恶化,日尔曼尼库斯到了莱茵河前线后,便令人修筑了大量的瞭望塔、堡垒以及物资储备仓库等防御建筑,并且他还亲自带着斥候在莱茵河边来回巡查,正因为他的这番举动,使得日耳曼人也不知道罗马人到底来了多少,一时间两方倒也相安无事,也正因为其做的确实不错,所以年仅27岁的日尔曼尼库斯,便被好战的罗马人,选为了罗马历史上最年轻的执政官,而按照惯例,执政官一年期卸任之后,是要前往行省履历公职的,于是,日耳曼尼库斯随即又被指派为北高卢行省与低地日耳曼行省的总督,日尔曼尼库斯负责的行省,皆处于莱茵河战区的前线地带,那战事可以说是非常的频繁,而之所以要派他去往这些行省,正是因为其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他显赫的身份,按理说,日尔曼尼库斯日后成为奥古斯都,应该是板上钉钉之事!
不久,奥古斯都(屋大维)便与世长辞了,他的养子、日尔曼尼库斯的叔叔——提比略很快便接任了奥古斯都之位,由于此时继位的提比略已经五十多岁了,所以他一上台,就开始物色自己百年之后的接班人,而跟随自己多年、又拥有多项战功的外甥——日耳曼尼库斯,就成为了他的不二人选。不过,日尔曼尼库斯平易近人的性格、甘愿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的品质、以及与大部分士兵相近的年龄,虽让他在军中是广受欢迎,但却遭到了罗马高层的一片反对之声,之后,日尔曼尼库斯为了打消提比略的猜忌,便主动提出想去莱茵河战区督导前线战事,可当他抵达前线军营之后,士兵们却纷纷向他抱怨,说什么薪金太低,长官克扣伙食,前线生活太过枯燥等问题,最后不少士兵还嚷嚷要发动兵变,拥立日耳曼尼库斯为新的奥古斯都,日尔曼尼库斯见状自然是急忙出言拒绝,并当场严厉驳斥了士兵们,如此胆大妄为的想法,最后日尔曼尼库斯终是说服了这些士兵,但此事却渐渐传到了提比略的耳中。
尼库斯平息了士兵哗变后,便带领一万多罗马边防士兵,外加26个辅助军步兵大队、8个辅助军骑兵翼组成的大军,趁着夜色,向正欢庆节日的玛尔喜部落发动了突袭,由于敌人正在欢庆节日,所以罗马人很轻松的就打败了这个部落,在一阵烧杀抢掠之后,日尔曼尼库斯又带着士兵,顺道将伏击的布路克提里、图邦提斯人以及乌西皮提斯部落,全部击溃了,这一次征讨,也算是给之前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全军覆没的三个罗马军团报了仇,当时,奥古斯听闻这个消息后,悲愤得竟用头撞门,并大骂手下无能,不过最终他的养孙还是替他挽回了颜面。这之后不久,日尔曼尼库斯又和他的副帅,分头带着8个军团以及一万多人的辅助部队,突袭了卡提人和切鲁西人的领地,由于战术运用得当,罗马人再次获得大胜,并在之后残忍屠杀了大量的切鲁西人,而日尔曼尼库斯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为当年条顿森林战役罗马惨败,皆因切鲁西部落的首领阿米尼乌斯,突然背叛了罗马人,日尔曼尼库斯知道想要抓住日耳曼人的盟主——阿米尼乌斯,那必须得先削弱他的实力,所以先对实力不强的部落下手,不但能获得大量财富以提高士兵士气,还能让阿米尼乌斯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果然没过多久,阿米尼乌斯迅速便组织起一个庞大的反罗马同盟,而为了不让敌人汇合成一股太过强大的力量,日耳曼尼库斯决定要先发制人,他首先命令副帅凯奇那率领4个军团,通过布路克提里人的地区,接着又命令部将佩多率领全部骑兵,沿着弗里喜人的边境前进,而他本人则带着4个军团,乘船穿过湖区,就这样,三路大军犹如三叉戟一般,深深扎入了日耳曼人的领地,之后,罗马人便对莱茵河到威悉河之间地区的日耳曼部落,实施全面扫荡,如此一来,就能避免这些地方,向阿米尼乌斯提供大量的兵力和物资。之后没几日,罗马人便追上了已退入平原的阿米尼乌斯大军,但这却是阿尔米尼乌斯故意设下的圈套,他是想要将罗马人引入前方布置有大量伏兵的森林之中,不过日尔曼尼库斯也非浪得虚名,双方很快就打成了平手,不过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日尔曼尼库斯也只得下令撤军,日耳曼人一见罗马人想要撤,自然是穷追不舍,不久,阿米尼乌斯便将目标定在了,想抄近路穿越森林的凯奇那所部身上,不过凯奇那能成为日尔曼尼库斯的副帅,那也不是易于之辈,所以其部虽然是败了,损失却不大,但糟糕的是,乘船返程的两支罗马军团因遭遇潮汐,损失惨重。
不过很快,日尔曼尼库斯便上书给奥古斯都提比略,请求增兵给他,提比略听闻日尔曼尼库斯确实打了不少硬战、胜战,便下令从意大利半岛以及其他诸行省,尽快为日尔曼尼库斯大军,提供充足的物资和人员,之后,日尔曼尼库斯便分析了过往局势,就决定这次可从海上转水路,对日耳曼人发起突然进攻,很快,罗马人便顺利攻下了卡提人的领地,并与切鲁西人隔着威悉河,对峙了起来。没过多久,日尔曼尼库斯便带着罗马人依靠兵力优势,强行渡过了河,之后,双方就在平原上摆下军马准备决一死战,熟悉日耳曼人战法的日耳曼尼库斯,先将高卢和日耳曼辅助部队安排在第一线,这些人都是愿意归顺罗马的蛮人,正可以利用他们,来抵挡日耳曼人的狂暴冲锋,接着,日尔曼尼库斯又将弓箭手安排在第二线,有了前面大量的辅助部队,这些弓箭手们便可以用远程抛射火力,大大削弱日耳曼人的攻势,随后,他又将全军最精锐的罗马重装步兵军团安置在第三线,这支重装军团装备精良,也是罗马人最倚重的兵种军团,最后,日尔曼尼库斯又将巴塔维骑兵布置在两翼,这巴塔维骑兵也是由日耳曼人组成的,这就和中原也有好几支匈奴骑兵的原因是一模一样,因为论骑兵战力,还得看这些蛮族。
此外,日尔曼尼库斯的手上还有两支专门从罗马调来的禁卫军团,而这才是他的杀手锏,双方战斗就要开打之时,忽然有八只大鹰在罗马人的头顶掠过,日尔曼尼库斯连忙大叫道“前进!跟着这些罗马的鸟,它们是军团的保护神!”于是,罗马士兵的士气立刻就高涨了起来,不过身材高大魁梧的日耳曼人,自然也不是一击即溃的渣渣,他们面对罗马人的进攻,根本就不闪不避,高大的日耳曼人就好像一只只凶猛的野熊,向着罗马人也发动了死亡冲锋,是的,死亡冲锋,便是不死不休的冲锋。很快,日耳曼人便冲入罗马和第二防线之中,但罗马人的弓箭以及重标枪还是给日耳曼人,造成了大量的损伤,不过打了鸡血的日耳曼人,依旧如潮水般杀入罗马阵营,但随着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罗马重步兵军团,加入战局,那些各自为战的日耳曼人,根本就无法和训练有素的罗马重步兵相提并论,很快日耳曼人便四散而逃。
此战之后,双方皆不甘心就此退去,于是,另一场大会战又在不久后,爆发了,日耳曼盟主阿米尼乌斯,在经历了上次的惨败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但树林中惊起的大鹰却暴露了日耳曼伏兵的行踪,于是日尔曼尼库斯便决定将计就计,很快,埋伏在森林中的日耳曼骑兵,便受到了罗马骑兵以及罗马步兵的前后夹击,但阿米尼乌斯其实还有另一手安排,所以罗马人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还损失了不少的兵力,日尔曼尼库斯见状,忙带上那两支专门从罗马调来的禁卫军团,以及后备军团,一下就杀了过去,此时,日耳曼人的后方,是被一片沼泽包围,而罗马人的后方,则是河流和小山,也正因为这种地势,如此就逼着双方都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日尔曼尼库斯知道此战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于是他又高呼道“今日,我们有神鹰保佑,定能凯旋而归,兄弟们,一个不留,杀光这些蛮子,替死去的兄弟报仇!”罗马人闻言,一下就哗的一声顶了上去,此时善用短剑的罗马人,在这种近身战中占尽了优势,很快日耳曼人就被砍瓜切菜一般,杀的全军覆没,最后,那位日耳曼盟主——阿米尼乌斯几乎是只身逃走,而他怀孕的妻子斯图内尔达则被罗马人俘获,而当年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日耳曼人获得的三面罗马军团鹰旗中,有两面则被日耳曼尼库斯顺利收回。
此战过后,日尔曼尼库斯的声望已是达到了顶点,罗马人皆将他当做英雄,很多人甚至还要求提比略将奥古斯都之位让于日尔曼尼库斯,提比略对此也是担心无比,此时,再反观他的儿子小德鲁苏斯,跟日尔曼尼库斯那根本就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并且日尔曼尼库斯跟自己的对外策略也已是背道而驰,原本提比略在刘叔的指导下,对日耳曼人准备实施,以挑动内乱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罗马再居中调停的既定政策,但日尔曼尼库斯这一来,却让罗马与日耳曼人的关系急剧危险起来,提比略很清楚,罗马的强大毋庸置疑,但罗马也不可能永远强大,并且罗马也不止日耳曼人这一个敌人,于是提比略便下令将日尔曼尼库斯调回罗马,并随后与其共同担任第二年的执政官,提比略此举已经非常明显,就是准备留其在身边,以悉心指导,但当了执政官的日尔曼尼库斯却总是忤逆提比略,加之提比略的儿子总是在他耳边说日尔曼尼库斯的坏话,于是提比略便动了杀心。
待到日尔曼尼库斯任期结束后,提比略便下令派其前往东方,处理东方行省的一些事务,日尔曼尼库斯在游历了希腊、色雷斯、特洛伊等众多著名城市后,便来到了叙利亚行省,而在这里,日尔曼尼库斯却与总督皮索处的是非常的不愉快,之后二人更是闹得水火不容,而待到日尔曼尼库斯回到安条克后,他竟突然病倒了,并且没过多久,就莫名其妙的暴毙而亡了,日尔曼尼库斯逝去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罗马,罗马人无不伤心欲绝,而此之后没多久,就有人传言说日尔曼尼库斯临死前,曾认定自己是受到叙利亚行省总督皮索的毒害,并要求他的家人为他报仇,后来,总督皮索就被提比略下令召回,又于涉嫌谋杀日耳曼尼库斯的审判过程中,竟离奇自杀了。于是,罗马人又开始猜疑起来,试问一个总督,怎么可能在审判过程中,就突然自杀了呢?所以罗马人皆将矛头指向了奥古斯都提比略,这一来就搞的提比略很是难堪。
此时,刘叔又道“这种家族中,自相残杀的行为,不但侮辱了法律,更是引来了罪恶,上帝是可以宽恕了你的罪恶,但日耳曼尼库斯的遗孀,屋大维的孙女——大阿格里皮娜却并没有忘记复仇,所以她每日都在众神殿奥古斯都的神像前,哭诉日尔曼尼库斯的悲惨命运,日尔曼尼库斯为罗马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却得了这样一个悲惨结局,奥古斯都在天上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自然是火冒三丈,于是,你夺走了她的最爱,所以她的仇恨也会夺走你的最爱。
提比略闻言顿时就是一声哀嚎,随即跪倒在地上,有些歇斯底里的说道“不,不该这样。我,奥古斯都如此虔诚的信奉着上帝,那么上帝就应该庇佑我和我的家人!”刘叔见状,在旁便不再言语了,过了好一会,提比略才冷静了下来,此时,他又阴狠的怒骂道“她从小就看不起我,就因为她有着奥古斯都的血统,她还一直认为,应该是由她的丈夫、孩子来继承皇位,所以她们这一家总是用那样的眼神来看我,日尔曼尼库斯也从来就不听从我的意见!所以……”看着歇斯底里的提比略,刘叔忙说道“是她的高傲引来了悲剧,而她的仇恨又引来了罪恶,但奥古斯都,我感觉到你儿子之死,并不是她派人做的,所以还请您小心有人在借刀杀人!”提比略闻言,立刻就好似换了个人一般,刘叔叹了口气“诶,要是您的母亲莉薇娅还在就好了。”提比略醒悟过来,忙道“多谢先生提醒,好,待我去往卡普里岛后,我会慢慢观察的。”
而另一边,刘林自率数百车骑入邯郸城,迎接王昌建立了政权后,自己也成了河北丞相,不过刘林对刘秀一直颇为忌惮,他也深知刘秀的厉害,现如今刘秀只是龙游浅水,无兵无权,但一旦此人在河北有了立足之地,那他这个丞相以及王昌的政权便肯定不保了,于是,刘林就向王昌提议当追杀刘秀,王昌闻言,随即就颁布圣旨“天下有得刘秀首级献于朕者,赏邑十万户。”没多久,刘叔便得知王昌已颁布了针对自己的圣旨,他此时根本就没有地盘,所以只得从蓟县向南逃避。刘林、王郎起事之后,河北一下就乱了起来,右北平郡人刘植经过分析后,觉得王昌和刘林的政权必然长久不了,于是他便与弟弟刘喜、堂兄刘歆乘机率领手下的数千人,占据了昌城那座县城,待到了更始二年一月,刘植一听刘秀已从蓟县回来了,便马上打开城门以迎接刘秀,刘秀大喜,他虽只带了十几人来到河北,但他可以有任命权的,于是他立刻任命刘植为骁骑将军,刘喜、刘歆为偏将军,之后,刘秀还把他们都封为了列侯!
如此一来,刘秀便有了立身安命之地,刘叔有了势力之后,便开始广募士卒,训练队伍,很快,刘植三兄弟被封为将军和列侯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河北,而河北之人也立刻知道了,那个在昆阳战胜百万新莽军的战神刘秀,已来到了这里,虽然他目前仍只是个光棍司令,但其为人谦虚谨慎,对人又礼贤下士,加之其手上还有不少的官职可封,于是,很快刘秀就得到了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等河北地方官员的盛情拥戴。刘叔站稳脚跟后,知道自己的实力仍然不足,想要夺取河北,恐怕还有一大段的路要走,而就在他正忧愁之时,吴家那边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吴老说他们吴家的麒麟子——吴汉,如今正在在渔阳郡的安乐县当县令了,安乐县,真是个好名字,刘叔这下也真乐了,之前吕雉曾和他说过幽州的突骑兵那可十分了得,是个不得不努力争取的大帮手,也是没想到,这一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之后,刘叔又得知,那彭宠的父亲彭宏,在汉哀帝时便担任了渔阳的太守,后来因为其不肯依附于王莽,结果就与何武、鲍宣一同被王莽下令杀害了,所以彭宠对王莽那是恨之入骨,彭宠年少时,就在南阳郡做过郡吏,后来此人又跟着大司空王邑去往宛城平叛,并围剿过刘秀的舂陵军。而自昆阳之战,新军惨败后,彭宠便跟着王邑逃到了洛阳,当时,他听说他的胞弟竟参加了宛城的绿林军,于是,他就与同乡人吴汉一起逃出了洛阳,并回到了渔阳郡,去寻找父亲彭宏以前的老部下,以求暂时安身之地。待到绿林军攻破了洛阳之后,绿林军便派遣南阳人韩鸿为使者,前往北方各地负责招降,彭宠听说之后,就叫上好友吴汉一起去见韩鸿,韩鸿以前在南阳时,也听说过彭宠的名字,知道他颇有才干,于是,就向刘玄举荐他们二人出来做官,不久,刘玄便下诏任命彭宠为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
刘叔收到吴家麒麟子吴汉来信后没多久,便听闻王昌已派遣自己的将领到了上谷郡和渔阳郡,以征发两郡的突骑兵,而此时,彭宠身边的一些亲信、亲属,都因畏惧王郎的滔天势力,正纷纷劝说彭宠当归顺王昌,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叔闻言,立刻修书一封给吴汉,让他使用他们家族的力量,并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彭宠,加入到自己的这一方。这时,恰好上谷太守耿况也派了功曹寇恂,来到彭宠这里,并谋划要一同归从于刘秀,于是,彭宠便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令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县令王梁,与上谷军合军向南,并最终在广阿与刘秀率领的部队顺利会师。之前,那上谷太守耿况之所以会倒向了刘秀,这便和他的长子耿弇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来,那耿况因自己原是王莽任命的官员,便心中非常的不安,于是,待到更始二年二月,耿况在上谷郡听说刘玄已迁都长安的消息后,就命年方二十一岁的长子耿弇,到洛阳去朝见更始帝刘玄,并让其贡献方物,以图巩固自己的地位,而自耿弇走后不久,河北那边便传来了王昌在邯郸称帝的消息,待到耿况与上谷长史景丹商议了一番之后,便决定当联合彭宠抵抗王昌的进攻,以图自保。
不过,他的长子耿弇当走到宋子县的时候,竟正赶上王昌起兵,不久,耿弇的随从就都去投奔王昌了,耿弇无奈,只能独自一人去拜见刘秀,刘叔知道了他的身份后,忙亲自出门迎接耿弇,耿弇见刘叔果然是礼贤下士,风度翩翩,不禁起了结交之心,之后,刘叔
与耿弇是秉烛长谈,二人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于是刘叔战神的名头,加上一身诸家所学,很快就使耿弇是深深的折服,并且在和刘叔交谈后,他还发现这位刘秀那是文武双全,即使是经术和老子学说,那也比自己的父亲耿况之所学,要高上不知多少,于是,耿弇便彻底认定了刘叔,并决定自己日后要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叔,因为虽然如今的刘秀无兵无权又无地盘,但在耿弇心中,刘秀早晚会成就高帝那样的成就,不过后来他二人因被王昌追捕,耿弇便与刘秀失散了,耿弇寻刘秀无果,只好先北上归家。而耿弇回到上谷之后,立刻就想说服父亲耿况,联合渔阳太守彭宠一起发兵南下,以支持刘秀,当然了,他知道自己太过年轻,自己之言,父亲未必肯听,于是,他就去找深得耿况信赖的上谷郡功曹寇恂、门下掾闵业,并请他二人去劝说父亲耿况。
寇恂、闵业很快就被耿弇说动,
而待到他们见了耿况之后,便对耿况说“邯郸方面究竟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实在是没法估计。但那位大司马刘秀,可是前大司徒刘伯升的亲弟弟,他的厉害自不必说,如今他已来到河北,我们正可以前往依附。”耿况闻言却仍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没多久,耿况又非常担心地说道“眼下邯郸的势力,已是如日中天。如果仅仅靠上谷郡这么一点人,又怎么能够抵挡住邯郸方面的进攻呢?”寇恂进言说道“以下官看来,上谷郡到如今,都没有遭受过大的战乱破坏,现在城内兵精粮足。仅可控弦持弩野战的骑兵,便至少有一万人之多!而邯郸那边若要打下上谷郡,那最少也要三四万的精兵。现在,选择权就在大人的手中,您可以自行决断。但下官以为,此刻我等应与东边的渔阳郡一起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共同讨贼!我们两郡的骑兵算是精英中的精英,就邯郸的那帮乌合之众,又算得了什么呢?”耿况闻言还是有些举棋不定,于是,其长子耿弇又说道“父亲忘了,当年曾传于天下,那个刘秀当天子的谶语呢?”众人一听立刻醒悟,于是,耿况就派寇恂为使者,东行至渔阳,去见太守彭宠。
不久,渔阳太守彭宠、上谷太守耿况便一同归了刘秀,很快,众人便聚在一堂等待更始政权的行赏,而刘秀得了天下闻名的突骑兵,自然也非常高兴,于是,他就封耿况为兴义侯,加大将军衔,并授权他可以自行任命偏裨将佐,然后刘秀又封彭宠为建忠侯,赐号大将军,并让其继续担任渔阳太守,对这个天大的封赏,众人自然皆大为满意,之后,刘叔又摆下丰盛的酒宴,特意宴请这些归降将领,席间,刘叔就拿赵汉的实力来和自己做对比,随后又谈及河北人物,那个最早投奔刘秀的右北平人刘植便说道“若论河北排的上名的人物,那就不得不提刘林和刘杨这二位宗室了。”刘叔闻言就说“刘林如今已高居丞相之位,恐怕是不会倒向我们的,而刘杨与我皆是源自景帝一脉,或许,我可以去争取一下。”众人也皆以为然,于是,刘叔便派骁骑将军刘植,去说服刘杨,真定公刘杨自然早就听说了刘秀的大名,其实当年,他之所以会和刘林拥戴王昌称帝,那也只是权宜之计,毕竟河北这么大一片地盘,不论是绿林军还是赤眉军都盯得很紧。而现如今,他见刘秀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强,不禁就有了反水之意。
而刘植见了刘杨之后,就非常客气的说“您和刘秀大人本都是景帝一脉,那么,一家人又何必为难一家人呢?”刘杨闻言稍有犹豫道“我之前为了权宜之计,曾归附于刘林和王昌,现如今我若再叛,那刘秀等人该如何看我呢?不如,你回去告诉刘秀,若是要想让我加入,那么他必须要娶了我的外甥女郭圣通!如此我反水去帮他,便说的过去了。”之后,刘叔听了刘植回来的汇报后,倒也没说什么,因为人家这么想,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只是若娶了郭圣通,那吕雉估计得闹翻天,刘叔无奈下就卜卦了一番,签上正是齐人之福!刘叔心想天意最大,便将事情经过托香山四少转达给了阴丽华,阴丽华的回话也很快,并且就两个字“可以!”刘叔闻言自是大喜过望,他本以为阴丽华会不同意,没想到竟如此顺利,后来想一想当年吕雉因嫉妒戚夫人,便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结果导致自己儿子不愿再主持朝政,并且没过几年,刘盈就病死了,所以吕雉自此以后,也算是想通了。
刘叔得了吕雉的应允,也就立刻欣然同意了这门亲事,正所谓择日不如撞日,于是没多久,二人就直接在郭圣通住的漆里舍,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当天,刘扬还为此高兴得击筑欢歌,而刘叔等汉室宗亲也大声唱起《大风歌》……文能兴国武安邦,大风起兮云飞扬;武可定国文做章,大风再起秀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