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我以长生不死修英灵

第14章 天下第一的两部功法

  “曹鼎生…”

  谈及这个名字,陈道不由地攥紧拳头。

  在自己的体魄里,积蓄着向天下第二出拳的生气。

  无论是苍山派与曹家的昔日仇怨,还是梁军与辽廷的争夺天下,这都注定了自己与身为天下第二的曹鼎生必有一战。

  陈道抬起手,看着掌心被磨砺得如同生铁般的纹路。

  只可惜…单凭现在的自己,还远远不足以与那位剑阉为敌。

  【辽廷因为新君即位而根基动摇之际,梁军趁此良机,开始往北方开拔。】

  【陈道收到师傅的飞鸽传书,信中言明,为了阻挡梁军的攻势,辽廷竟然挖开运河,是大江决堤,通过漫天洪水来冲垮梁军的脚步,哪怕为此赔上两尊山水正神。】

  【而陈道的任务,就是斩杀那尊山水正神,彻底砸碎后者的金身,以此阻拦洪水之势。】

  【于是,陈道连夜动身,前往山水正神的所在之地吴泽城。那里乃是水米之乡,富庶繁华,当地官吏治理有佳,即使身处乱世,百姓依旧安居乐业。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却要在辽廷的决断下化作荒芜。】

  陈道看着眼前男耕女织、一片平安的吴泽城,望到无数善男信女日夜到那庙里供奉塑像。

  这里的百姓们对供奉的山水正神要一手毁灭吴泽城毫不知情。

  那两尊山水正神乃是辽廷入主之时册封,虽然此地百姓时代供奉,但此地山水正神显然对辽廷忠心耿耿,哪怕毁灭吴泽城时,要一并毁灭自己的庙宇。

  来到吴泽城的第三日,秋高气爽。

  陈道独自一人登山,他循着林间小路,一步步朝着两位山水正神的府邸而去。

  他抬起头,

  望见艳阳高照,

  山水正神又如何?

  我自有一口武夫气!

  【当日,山神突遇不速之客,震怒不已,神威大盛。】

  【然而陈道早有准备,一拳递出,拳罡如风,整座山神府邸宛如木秀于林,被狂风摧之。】

  【大山动摇,土地崩塌开裂,陈道一拳接着一拳,将山神的金身打得粉身碎骨,同时扯出那企图逃窜的灵魂,让其向吴泽城百姓的方向跪下磕下三个响头,再生生撕碎。】

  【正午之后,陈道赶赴吴泽城第一大湖吴泽湖。】

  【江水神日夜筹备决堤之事,今日水府外却忽然有访客上门,为此疑惑不解。】

  【少许,陈道破门而入,上前一步,拳罡直指江水神之命门。】

  【后者无法反应,一时呆立原地,而后便被陈道打碎金身,扯出魂灵,按在地上向百姓磕头。】

  【这一日,吴泽城的山水正神庙宇内,两尊宝相庄严的塑像尽数无故崩塌。

  善男信女惶恐不已,他们对陈道的行径毫不知情,只担忧是他们惹怒了山水神灵,不断地在庙宇中磕头请罪。】

  【然而,两尊山水正神都看不到百姓的磕头,而百姓们也不知道,山水正神曾向他们磕头。】

  徒手折杀山水正神后,陈道再度吐出一口气。

  念头再度通达,简直舒爽。

  两尊山水正神,临死前都曾向自己跪地求饶,在陈道勒令磕头之后,便心存幻想,以为能够重塑金身。

  但陈道做事往往斩草除根。

  山水正神临死诅咒说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自己。

  正好,自己不会给他们化作厉鬼的机会。

  行走江湖多年,陈道也从一些山野散人、梁军道士、寺院僧人手中学到拘魂之法,将那两尊听从辽廷旨意,不惜祸害百姓的山水正神的魂魄都毁灭得干干净净。

  【斩杀两尊山水正神之后,辽廷挖开运河、决堤放水的计划完全破灭了。

  挖开运河本就费时费力,而失去山水正神的协助,及时成功挖开,也不会有大洪来临。】

  【陈道在亲眼看到辽廷的人马逐步离开吴泽城一带后,松了一口气,准备返回梁军的大本营。】

  【在吴泽城的这几日,陈道倒是结识了几位友人,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他早已养成结交五湖四海之人的习惯。】

  【其中有一位老人名为邓玉,是个活生生的臭棋篓子,据说本来应该在八十岁后走的,但因为一直输棋,一直憋着口气,不赢一次棋就硬撑着不闭眼。】

  【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常年和陈道说,活着是种憋屈,他早就想死了,但一直赢不了棋,一直有口气憋在心里,想死死不成。】

  陈道明白老人的心理。

  一个老人,到了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独。

  有不少的高龄之人活到后面,其实大都已经看淡生死,死亡不再让他们恐惧,相反,变成了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

  老人一直都因为胸中一口气出不去,而撑着死不了。

  作为武夫的陈道,更明白一口气吐不出去的感觉。

  于是,在临行之前,陈道决定了这位老人下一盘棋,也算是了却这老人最后的心愿。

  ............................

  【老人抓着黑子,如同中举般高喊道:”胜了!我总算是胜了!”】

  【他好似一位七十中举的老秀才,浑身都在使劲颤抖,那一声惊呼让头顶杨树的雀鸟都飞跃了起来。陈道佯装苦涩,懊恼地挠着脑袋。】

  【无他,只为了让老人心满意足。】

  【老人在兴奋之后,死死地盯起棋盘上的黑白子,他如背棋谱般,将这场不可多得的胜利牢记下来。】

  【接着,老人慢慢平复心神,告诉陈道,他不知多久没赢过棋了,一直以来,就是因为撑着这一口气,始终吐不出胸口,才一直死不了。】

  【陈道看见老人的精气神在兴奋过后快速衰弱下来,连忙想上前搀扶。】

  【老人却拒绝了,他说自己用不着三品武夫来搀着。】

  【陈道大惊,眼前这老人竟一语道破自己的境界!】

  【只见老人缓缓起身,终于将自己的真名告诉陈道。他乃是在江湖上消失多年的邓武雍之子邓景元。】

  陈道不由地为之惊愕。

  邓武雍是谁?天下第一啊!

  那位力压剑阉曹鼎生,登顶武林巅峰的天下第一。

  人生不过一甲子,再如何风流人物,在甲子之后,大多都要隐没于尘烟之中,而在这北俱芦洲的江湖上,武夫更是如过江之鲫般茫茫多,然而,邓武雍的威名却始终屹立于武林之巅。

  自己曾听师傅说过,那天下第一邓武雍若与剑阉曹鼎生联手,两人便可击杀其余的天下前十!任何武夫,都不得不瞻仰邓武雍的武道,任你是横行天下的一品境界,任你剑法如嫡仙般玄妙,也要被邓武雍以力轰杀。

  陈道不可置信地看着面前的老人邓景元。

  给自己一百个脑子,自己也想不到,这臭棋篓子老人竟然会是邓武雍之子。

  【老人不在乎陈道是否相信他的话,他只是问陈道,他见过多少旅人过客,每每对弈,对方纵使看出自己早已活腻,却始终不肯让他得胜,为何陈道又要故意输自己一局。】

  【陈道只言,那些旅人过客只看到他的苍老,却看不到深处的孤苦无依。】

  【邓景元沉吟之后,感叹道:小子,真乃奇人耳。】

  【如今邓景元心愿已了,世上已无牵挂,早已是风烛残年之时,为报答陈道的恩情,他口授两道武道功法,并命陈道不得外传。】

  陈道沉下心来,捕捉着每一字每一句。

  二流武功,是初听惊奇,而后面的内容都顺理成章,如同水到渠成。

  但这邓景元所口述的功法,起初几句,平平无奇,与寻常三流武功无二,而且颇有矛盾之处,但听到后面,陈道一时心生不解,而后在细思之后,才恍然惊觉其中奥妙,原来那些矛盾之处,反而是这部功法的奥妙所在。

  陈道越听越是心中波澜起伏。

  【第一部功法口述之后,邓景元已经卸去一半的气力,看上去摇摇欲坠。】

  【陈道在这间隙中问这老人,那绝迹于江湖数十年的邓武雍如今何在?】

  【老人只是一笑,道:“小子,等你成为天下第二再去吧。”】

  【而后,邓景元口述第二部功法,同样妙不可言。】

  不久,当邓景元口述完最后的句子之后,他的心气全部卸下,那一口武夫积蓄的气尽数吐出。

  “切记,不可外传。”

  说完,邓景元靠在树桩上坐下,视线模糊,嘴唇颤动:

  “老夫去也。”

  话音落下,老人的躯体定格住了,好似在酣睡,但鼻尖却没有气息。

  人死如大睡。

  陈道缓缓起身,一言不发,朝着老人拜了三拜。

  而后他掏出随身笔墨,飞快地抄写棋谱。

  翌日,

  城外山林间。

  棋谱与老人一同葬下。

  ……………………………………

  【安葬完老人之后,陈道便踏上了归途。】

  【一路上,陈道反复翻看抄录下来的功法,每一页都足以让他啧啧称奇。】

  马车上,陈道阖上手中的功法,将其放入衣袍的内侧。

  邓景元教给自己的两部功法,一部是名为《混元拳》拳法,而另一部是名为《道金诀》内功。

  自从自己持续翻阅两部功法之后,原本陷入瓶颈的武道,竟隐隐有突破之势。

  要明白,武道之途,是先易后难,纵使多么天纵奇才,到了四品之后,若想继续攀登,都是如同逆水行舟。

  这两部功法,对于自己这位武夫而言,这是天大的机缘!

  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两部功法都契合自己的武道,与苍山拳可谓相辅相成。

  江湖上从来不乏若是功法相冲之事,特别是内功,相冲的可能远比其他功法大得多,一旦发生,小则头晕目眩,大则走火入魔。

  所以,能得到一部不相冲的内功,本就值得庆幸,而这功法还能相辅相成,简直是老天爷的恩赐。

  最后,两部功夫都出自于天下第一的邓武雍之手!

  通过它们,自己相当于成为了邓武雍未曾谋面的门生。

  “天下第一…”

  陈道低声喃喃。

  原本究其一生都触不可及的境界,如今…竟越来越近。

  【三十多日后,陈道便返回到梁军之中。】

  【这些天来,陈道没日没夜地研习功法,凭借着武道上经验与天赋,终于算小有所成。】

  【《混元拳》在走桩立桩中,与自己所习的苍山拳隐隐有互为一体之势,而在《道金诀》中有能让短时间内让境界极速攀升的燃血之法,更是为自己添上了一副底牌。】

  【只不过,陈道一人的收获,暂时无法改变梁军的现状。】

  【当陈道回到梁军时,听到一个让全军上下都惊愕万分的消息。】

  【辽廷,与域外的金人结亲了!】

  【结亲意味着结盟,辽廷无力镇压天下的叛乱,要借由金人的铁骑,将眼前的大乱平定,哪怕为此与虎谋皮。】

  【梁军自南方起义,其战马不足,骑兵不坚,在北伐之中便因为辽廷的骑兵而屡屡受挫,如今再加上金人的铁骑……】

  【消息一经传出,自梁帝到士卒,全军上下,都弥漫起了一阵阴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