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我以长生不死修英灵

第20章 入皇宫,杀辽皇

  耶律林山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以极快的速度恢复了镇静。

  “你是谁?”

  耶律林山此时不敢高声,他怕惊动眼前的黑影,以至于后者暴起杀人。

  陈道笑意盈然地看着耶律林山。

  后者在风中打了个冷颤。

  只听陈道缓缓开口道:

  “司空靖血染辽京已二十年有余,这些年,我一直将辽帝传告天下的诏书放在身上,每七日便通读一遍,不敢忘却。”

  鼎兴帝处死司空靖后,便将其死讯写作诏书传告天下,那诏书的印本在各州县张贴,自然传到了大梁境内。

  陈道一直留着,将其视为头之悬梁、刺股之椎。

  耶律林山面露骇然,他的面色迅速变得苍白。

  再傻的人也知道,眼前这个来历不明的刺客是来寻仇的。

  而二十多年前,正是他自己上奏鼎兴帝,要求诛杀司空靖九族。

  陈道看着面前的耶律林山。

  人活在世上,总要受气,对于黎民百姓而言,受气才是常事。

  那股气会憋在心里,迟迟都出不去。

  若是仇家突逢变故、家道中落还好,老百姓能喊一句苍天有眼,兴奋上三两天。

  而仇家若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便会低头说一句人在做天在看。

  但,倘若仇家不仅平安,而且一路高升、家道一年比一年兴盛,左盼右盼都等不到快意的那一天,就只能告诫自己别放心上,毕竟…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嘛。

  多少年过去,亿万黎民百姓、亿万不平之气都只能泯然于时间之中。

  可是,陈道从不打算让那口气泯灭。

  他不会做一位神器更易之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接受了一切的不公。

  所以,自己要出了这口气。

  昔日你诛杀我友,纵使二十年已过,所有仇怨,我都要从你身上讨要回来。

  “耶律亲王,这些年我行走于江湖,晓得许多阴损的招法,足以让你为辽皇呕心沥血。”

  耶律林山的眼睛瞪大着,脸色白得如厉鬼。

  他很清楚,陈道口中的呕心沥血,正是字面意思。

  陈道从怀里掏出一枚丹药。

  那药丸紫黑色、表面有着杂乱而诡异的纹理,如拇指甲般大。

  “这是半日死,据教我这手的药师所说,吃下之后,血肉糜烂,肝胆都要从嘴里吐出来,因此又名‘呕心沥血药’。”

  话音落下,陈道猛然掐住耶律林山的喉咙,将药丸一弹,一下落入后者的喉咙里。

  待陈道放开之后,耶律林山满脸恐惧,

  “你不能杀我!你不能杀我!我乃大辽亲王,兵部尚书!药、我要解药!”

  夜深人静,无人听到耶律林山恐惧的嗓音

  那两个阉奴也早就被陈道给击晕过去。

  陈道目光冷冽地看着耶律林山,伸出剑指朝着其咽喉下、左胸处点穴,片刻后,耶律林山的喉咙空有气息,却发不出一句声音。

  耶律林山僵在原地,重重恐惧将他包裹。

  在处死司空靖时,这位大辽亲王从未想过会有今天。

  陈道单手提起耶律林山肥壮的躯体。

  万寿节将至,鼎兴帝为此让全国大假,许多驻守在辽京的高手们,也或多或少地回乡探亲。

  正因如此,陈道才能顺利潜入到亲王府上,到现在也没被察觉。

  在花苑内的小湖旁,陈道拿出一条麻绳,系在一块假石上,另一头系在耶律林山身上,而后将之抛入湖心之中。

  耶律林山在水中拼命挣扎,肥硕的躯体让他不断地往下沉,他急忙抓住身上的麻绳,企图一步步地回到岸上。

  就在这时,先前的药丸发挥效力,耶律林山厚重的躯体猛地一僵,一阵钻心的疼痛传来,他在湖中吐血,刚靠近湖边一点,便下意识地松开了手中的麻绳。

  陈道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被点中哑穴的耶律林山无法呼救,唯一求生的希望就是手上的麻绳,看上去,好像只要抓着麻绳,就能一步步走回案上。

  然而,半日死会让人不断吐血,剧烈的疼痛下,势必浑身无力,原本费尽千辛万苦爬完的距离,转瞬间便会化作泡影。

  陈道看着耶律林山重复着刚才的过程,不停地靠岸,又不停地回到湖中心,只至第一声鸡鸣响起,这位大辽亲王吐出一口黑血,仿佛将肝胆也吐了出来,而后便沉入湖底,不再浮出。

  这时,陈道起身,切断了假石上的麻绳,剩下的系着耶律林山的麻绳就系上一块石头,让其沉入湖底。

  当翌日到来时,亲王府上的人只会发现耶律林山失踪了,断不可能在几日之内,找到湖下的死尸。

  看到耶律林山惨死,长年的压抑,此刻得到了稍微的宣泄。

  月夜之下,陈道以轻功踏上屋檐,他的步子极轻,连檐上的寒鸦也未曾察觉。

  接下来,就是那皇宫里的大辽鼎兴帝了。

  昔日定德帝骤然崩殂,身为太子的鼎兴帝一朝极为,以雷霆手段慑服了众臣,并且处死了身为来使的司空靖。

  正如耶律林山不会想到,二十年后,陈道会前来寻仇一般,那位鼎兴帝断然不曾预料到,当年处死的司空逆贼,竟然会有一位二品武夫作挚友。

  二十年前,司空靖血染京城,斥辽皇失德于天、失信于民,而二十年后,陈道来了,一切的仇怨、无数的不公,都要随着一口不平之气吐出而烟消云散。

  他要出一口气,过往的不公、积怨要在他的武道前寸寸碎裂,他要出一拳、两拳、成千上百拳,直至辽廷上下,知道什么是苍天在上!

  ……………………………………

  ……………………………………

  要取走鼎兴帝的命,谈何容易?

  定德帝之父上贞帝,曾被两位道士请仙人上身联袂刺杀,却在曹鼎生手下尽数毙命。

  曹鼎生,虽是大内寺人,一介阉宦,被中原武林所唾弃,嘲讽为剑阉,但无人敢说,其天下第二的名次是浪得虚名。

  若没有那无人能敌的三尺剑,上贞帝又怎会为一个连子孙根都没有的人封侯?

  可是,若不是准备多年,陈道又怎会踏足辽京?

  自己虽是一介二品武夫,位列天下前十的末流,然而,却从邓武雍之子邓景元手中得到了两部功法。

  在《道金诀》的末尾,乃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境界极速攀升的燃血之法。

  二品武夫依靠燃血之法,足以踏入到一品境界。

  纵使一品武夫不过是一时,而且也远远无法与实打实的天下第二为敌,但…在曹鼎生眼皮底下诛杀鼎兴帝,已经足够了。

  陈道来到这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是生是死,都不过一场推演。

  既然如此,何不在临死前干一票大的?

  吐出那一口不平之气,为司空靖报仇雪恨,取下皇帝的项上头颅,纵使凌迟,也值了。

  【万寿节前夜,鼎兴帝领百官祭祀天地神灵祖宗。】

  【耶律林山未能到场,鼎兴帝发问,却无人知晓耶律亲王的去向。】

  【鼎兴帝虽有疑惑,但由于二十年的京城太平,耶律林山的失踪未能引起他的警惕。】

  【翌日,鼎兴帝大寿,夜不宵禁、京城笙歌艳舞,繁华似元宵。】

  【鼎兴帝宴请宗人府在册宗族,足有上千人,规格之隆重前所未有,席间诗歌无数,鼎兴帝为重臣题字,上下皆欢笑。】

  【此夜宾主尽欢。】

  ……………………………………

  陈道站在京城大道上。

  此道宽三十尺、长百尺,俨然一座广场。

  此地正对着皇城午门,二十多年前,司空靖及随从的使者们便在此地斩首,死前仍在怒斥辽廷之卑劣。

  身首异处、不留全尸,死后头颅被传至辽境各州城示众,其尸骨被践踏,不知躺在那个乱葬岗里。

  司空靖,一个心怀天下的读书人,就在这里结束了生命。

  站在那大道上,陈道呢喃道:

  “司空兄,你说:辽皇失德于天、失信于民,又言辽朝气数已尽,此当神器更易,辽失鼎,梁逐鹿,此顺乎天而应乎人。

  后半句似乎错了,辽廷占据天下之北,而大梁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气焰,或许…辽朝命不该绝。”

  陈道记得司空靖临死前所说的遗言。

  那些话语都被抄录在鼎兴帝传告天下的诏书里。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在自己怀里,仍留着那封诏书的抄本。

  午门外大道上很干净,今日辽皇大寿,无数宫人为其清扫皇城前的大道。

  陈道却恍惚间看到,大道上漫着鲜血,那是司空靖昔日流下的鲜血。

  “司空兄,可前半句或许是对的,失德于天、失信于民…”

  至于为什么是对的,陈道没说。

  他要用自己的武道去说。

  缓缓起步,陈道一步又一步地走向皇城。

  公鸡已经打鸣了一回,离第二次打鸣还有半个时辰,御宴已至尾声,要不了多久,鼎兴帝就将返回后宫。

  黑夜里,陈道看见连绵的架子与灯笼,自皇宫内而出,宛若极长的游蛇,大道上各家宾客尽数离去。

  是时候了。

  陈道以轻功翻上皇宫的高墙,他在屋檐上如履平地,一步步朝着皇宫深处而去。

  如今宴会已过,整个皇城都萎靡下来,长时间把手皇城各处的大辽高手们也放松了警惕。

  而陈道如今已是天下前十,光是能发现他踪迹的,便屈指可数,而能够拦住他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步、一步、又一步。

  陈道离鼎兴帝愈来愈近。

  ……………………………………

  御宴已过。

  鼎兴帝酩酊大醉,身上的金丝常服浑身酒气。

  阉人们扶着醉酒的圣上,在黑夜中前行着。

  鼎兴帝的双目睁开,他看向了后宫的方向,大声道:

  “朕要寻刘妃,朕要寻刘妃!”

  几位阉人一听,这可不得了,刘妃是前年入宫的,仅仅一年便深得皇上的宠爱,皇上更是破例将其册封为妃子之位,其中尊宠可想而知。

  据说因为此事,太后多有怨言,但鼎兴帝却全然不顾。

  “陛下已经醉了……”

  一位阉人小声劝告,

  “曹寺人曾说,若在酒后寻欢作乐,必会亏泄阳元……”

  “说什么胡话!管什么曹寺人,朕要寻刘妃!”

  鼎兴帝怒喝道。

  阉人顿时不敢言语,与其他伙伴对视一眼后,便驾着鼎兴帝朝着刘妃所在的延宁宫而去。

  皇宫之中,黑影在涌动。

  一位腰间负剑的寺人凝望着鼎兴帝远去的身影。

  天下第二曹鼎生。

  自上贞帝起,曹鼎生便在暗中卫戍皇宫多年。

  上贞帝时,天下刚刚平定,无数武林高手心系前朝,入皇宫行刺上贞帝。

  而他们要么重伤,要么惨死,无一例外。

  其中有将近三成,都出自曹鼎生之手。

  曹鼎生就如同一个影子般,潜藏在皇宫的各处,为三代皇上尽犬马之劳。

  今日御宴,曹鼎生未曾出席。

  这位历经三代皇帝的老寺人,理应共享御宴。

  然而,曹鼎生回绝了鼎兴帝的好意。

  他这一生,只为了做成一件事——卫戍皇帝。

  鼎兴帝的身影已经消失,那位九五至尊估摸已经到了刘妃的延宁宫上,曹鼎生知道,鼎兴帝在临幸妃子之时,不喜欢有人在暗中窥视,哪怕是出于护卫皇帝周全的名义。

  所以,曹鼎生只是走到延宁宫外,跪坐下来,在阴影中默默打坐。

  延宁宫内,刘妃为鼎兴帝宽衣,二人共眠于床榻之上。

  酒意的作用下,鼎兴帝草草地便结束云雨之事,不断地喘着粗气。

  刘妃垂眉低首,只听鼎兴帝忽然论起政事。

  “今日,多少宾客赴宴,朕已经数不清,多少宝物进献,朕也不在乎。

  朕在想,在哪一个大寿,那些梁乱才能得以平定。唯有如此,朕才对得起祖宗社稷。”

  “陛下…”

  刘妃欲言又止。

  鼎兴帝自顾自道:

  “那南梁伪帝,自以为可以窃取大辽的天命,朕不将其千刀万剐,如何对得起祖宗的基业?

  当年、当年,朕处死那什么司空逆贼之时,朕听闻南梁之地,千里哭、万里泣,哈哈,大快人心、大快人心!

  可惜,当时朕有所顾虑,仅仅是斩首了事,若能重来,朕必将其五马分尸!跟那南梁伪帝,凑出一对‘好君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