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天下第一
一口不平之气。
三世过百年的历练。
邓武雍残魂的武道传承。
随着此拳尽出,尽出,尽出,如大潮拍岸,纵粉身碎骨,亦要一往无前。
曹鼎生三尺剑碎裂,其白发于风中飘荡。
在这位剑阉的面前,站着一个血人,后者一拳正中左胸,五脏六腑,都在这一拳碎裂得无影无踪。
曹鼎生立着,面容肃穆,其眼眸阖着,已然气绝身亡。
陈道缓缓收拳。
终于…
历经三世,陈道终于拳杀了一代剑阉。
他双膝微弯,身形摇晃,险些坠地。
“喝、喝……”
陈道大口大口地喘气。
这一战,酣畅淋漓。
曹鼎生虽是一介阉人,为辽廷之鹰犬,任江湖之人如何冷嘲热讽,仍是天下第二。
而在邓武雍绝迹之后,曹鼎生便是实质的天下第一。
于这位剑阉而言,武林江湖多少言语,都不过是无足轻重的闲话。
任谁都走不过曹鼎生的剑。
陈道却是唯二的例外。
而现在,胜了天下第二,便是天下第一。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面朝脚下山巅。
一掌下压,一拳抬起。
这一拳很慢,慢到宛若秋叶落下。
一拳,直击辽廷龙脉。
顷刻间,整座山巅于这一拳下崩塌,烟尘滚滚,云雾与泥尘混在一起。
…………………………
万里之外。
大殿之上,百官于那龙椅上坐着的九五至尊面前垂下头颅。
天地君亲师。
“陛下”二字,轻于天地,却重于父母。
今日,已经登基四十多年的上贞帝莫名的忐忑不安,急招百官上朝,却始终一言不发。
百官唯有等待,无人敢惊扰皇帝的思绪。
片刻之后,上贞帝于龙椅上站起,在大殿上来回踱步,久久不停。
不远处的司天监道士们,此刻战战兢兢。
忽然间,上贞帝停住脚步。
今年是上贞四十二年六月,上贞帝于三十岁登基,如今已经满头白发,身上尽是皱纹。
他抬起眼眸,像是察觉到什么般,猛然闯出皇宫。
但见黑云压城,天地玄黄晦暗不明。
紧接着,浑圆的大日,竟然开始被黑暗所遮蔽。
上贞帝双目瞪大,满脸的不可置信。
天狗食日。
大凶、大凶!
上贞帝似有所感,猛然间,左胸一阵绞痛。
他口中疾呼一声:
“天要亡辽之社稷!”
而后便身形摇晃,于百官面前,头颅向前,往长长的阶梯滚落,气绝而死。
关于今日,辽史载有短短十六字:
上贞四十二年、六月,日食、龙脉断,帝遂崩。
………………………………
………………………………
陈道睁开眼睛。
断去大辽龙脉之后,自己最后血尽而死。
站在云雾之上,陈道按压了下肩部,而后露出笑容。
这一世远比两世加起来还要圆满。
辽廷龙脉已断,即使今日不被大梁所灭,不久之后,仍会有下个大梁夺其九鼎。
师傅苍山老人和司空靖活得好好的,若是他们听闻辽廷龙脉被断,定将其奉为人生一大幸事。
而上贞帝气绝身亡,辽廷动荡之际,必然不会急于威压大梁。
最后,自己与曹鼎生,分出了高下,决出了生死。
无论是苍山派昔年的旧怨,抑或是自己三世来的新仇,都被了却。
回顾种种之后,陈道将目光落向武夫剪影之上。
在最开始的时候,武夫剪影黯淡无光,而到了今日,其光芒圆满,整个形态被勾勒出来,仔细看去,其身影与陈道一般无二。
云雾之上汇聚出一串字迹。
【甲中】
【批:公道大明、天下将平。】
【寿长六十日。】
这一串字迹并未出乎陈道意料。
但紧随其后,又一串字迹浮现。
【事不过三,英灵已成。】
这…这是什么意思?
陈道一阵愕然。
接着,他抬头看向已经圆满的武夫英灵。
猛然间,陈道明白了什么。
“也就是说,一个英灵只能推演三次?”
少许的急躁后,陈道重回平静之中。
自己在第三次推演中胜过了曹鼎生,登顶天下第一,三次已经足矣。
陈道没有苛求。
这一次的收获,已经足够让他满意。
天下第一的武功、寿元增长六十年,如今的自己,即便什么都不做,也能活上将近三个甲子。
而让英灵附体洗涤全身,足以让自己登上二品武夫之境。
想到这里,陈道念头通达,不再在英灵图录中久留,而是返回现世。
………………………………
………………………………
二品武夫之境,足以让陈道横行于天下。
但陈道不会这样做。
现世可不是推演。
死了是真的死了,可没有重来的机会。
而且,北俱芦洲邓武雍的经历,更让陈道坚定了隐的心思。
邓武雍于南海寻仙,最后开天而去。
这意味着,那位天下第一,很可能寻到了真仙。
“世上有真仙……”
陈道不禁喃喃。
慢慢长生路,难道要拘泥于肉体凡胎的长寿?
这样的话,跟一头神龟有什么区别?
已经成为二品武夫的陈道,注目于更远处。
既然邓武雍能寻到真仙,那么自己何尝不可?
“唯一可惜的是,不知东胜神州有没有真仙……”
陈道低声喃喃。
不过,反正自己也不急。
一年寻不到真仙,那便再寻一年,十年寻不到,那便再寻十年……
水滴尚且能穿石,冰冻亦能三尺,在成百上千的堆砌下,如何害怕寻不到真仙?
寿命不再局限于一甲子之后,陈道将这一切都看得很开。
在推演之后,陈道再度过上了替人抄书的日子。
要说那高京观的副官张云,为人着实厚道,如今已然富贵的张云尤念昔日洞明书院的滴水之恩,经常想法设法地接济清贫的陈道。
这位军中人物,时不时就让仆役上门,送来不同的书来抄,有的是兵书、有的则是给兵卒修习的武功,陈道尽数接过,并默默记下其恩惠。
在抄书的报酬之下,原本不算富裕的陈道,竟然积蓄了不少闲钱。
陈道将其存起来,并没有随意挥霍。
抄书、练武、抄书、练武,自己每天都重复着这两件事,无论京城发生什么,自己也是仅仅用耳朵去听,绝不掺和。
陈道原以为日子就会这样持续下去。
可不久之后,
京中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