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庚喈喈,采蘩祁祁。人间四月,天地一青。
萧逸君借着晨曦阴气将散未散,阳气将聚未聚的二气交替时刻,引灵气入体于周天循环,彼时灵气尚存一丝青冥紫气,若能吸收入体,于人身大有裨益。
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肢五脏,六经为川,丹田如海。灵气刚由经络游走全身,沉聚丹海。萧逸君顿感爽朗,如同久旱逢甘霖,疯狂地向天地汲取灵气。
此时,他才留心观察自己的人身小天地。五脏对应五行,六腑对应六合;九洲即有九窍,十二节即有十二经络。此外阴阳之别,阳温煦流行,阴滋润充养,阴阳相辅,天人一体,人神合一。
修行说到底就是窥探天道,窃取天机的逆天之举,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争的便是遁去的那个一,所以便有了凡九境,仙人五境,圣人三境的十七境界一说。
十七境分别是,一境朝合,二境旋照,三境洞海,四境观世,五境盈冲,六境结丹,七境元婴,八境逍遥,九境登天,十境玄阳,十一归真,十二返虚,十三守缺,十四抱璞,十五古下,十六齐中,十七太上。
朝合,取意“大道之始,灵气为引,逆天改命,沐浴朝阳,和合唯一”。此境其实对有修行资质的人来说难度不大,只要引得灵气入体便可迈入修行。世俗王朝的高手也是可以达到此高度,甚至朝合境炼气士的身手都比不得世俗高手。
人身为熔炉,淬炼体与魄,灵液入丹海,浇铸骨与心,此为旋照。此境按部就班铸造根基即可,大成时牵引灵气入体,体内污垢会随呼吸带出体外,传闻极致时可打造出无垢金身。
人身一百零八窍,点点窍府通长生,窍内凿洞,洞中辟海,谓之洞海。府海为窍,即为炼气士丹海的附属,往后每一层境界所见得的景象如何,便全靠府海内景致打造得如何了。
海纳百川,乃容万物,经络山河,汇聚一身,人身既是天地,算是正式迈入修行的行列。
洞海境修士所要做的便是尽可能多地开凿府海,府海数量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决定以后可以走得多远。只是求多求远的同时,仍需量力而行,开凿得越多意味着往后破境门槛越高。为了洞海一境而搭上长生之路,得不偿失。
能否开凿洞海,洞海数量的多寡,难倒无数人,这一关隘是修行路上一大门槛。世俗王朝的高手穷尽一生所到达的高度也就止步于此,往后,二者差距天差地别。
洞海境修士,通常可活至百岁。
万物并作,吾以复观,观世悟道,证得长生,观世境。观世境府海内灵气逐渐升华,拓宽经络,反哺人身。血稠如银,骨硬如铁,筋韧如柳,气沉如山,百邪难侵,百军难挡。
观世境也是炼气士在世俗行走所能展现的最高的修为。若有观世之上的修士斗法伤及无辜,问责者便是举头神明了。
盈冲,取“大盈若冲”之意,丹海内积蓄的灵气已然趋于凝结,散逸的灵气逆流直上经络,大造府窍,真真正正地修缮人身,为小天地添砖添瓦。炼气士大半都会在此境择取一条或数条大道法则开始修炼打磨。
背靠一座宗门,早早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少走弯路便罢了,有长辈帮忙择取一条切合自身的大道法则才是至关紧要。散修则没那么幸运,多少兜兜转转仍是在原地打转,甚至等到明了那日,不得不打碎金丹,重头来过。
至于炼化本命物,炼气士也都在此境动心思,从本命物的择取,到先炼化哪件本命物,在何处炼化本命物等等,无一不是学问。只是本命的炼化,大道的择取,与府海的开凿一个道理,莫要贪多,从而因小失大。
盈冲之上便是结丹,整座丹海内所有的灵气凝聚成一颗金丹。
金丹上意象不一,有如鬼森森然,有如池塘春草,有如椒房宫宇。金丹所篆刻的意象大大小小皆会在丹海一一呈现,其内所代表的是各自的道蕴。
道蕴多寡,金丹品相优劣,云泥之别。有如结丹后大道至亲,招来天劫,一跃腾飞,跻身元婴;亦有结丹后丹海枯竭,生机不复,金丹之上如锈迹斑斑晦暗无光。
跻身结丹境的修士寿命增至两百余岁,最多者三百岁。
往上则是元婴,此境修士已然孕育出一尊元神,藏身紫府内。结丹破境时,丹海内的金丹移至紫府,于紫府化出九瓣莲花,莲上结丹,丹化稚童。
此时,丹海枯竭,晦暗残破,所见景象皆是死气。这种竭泽而渔的修道方式极其考验炼气士的根基,是以跻身元婴,修士稳固修行后的首要便要修缮丹海,否则难谈其他,所以多数元婴都会在此难近分毫。
彼时金丹原本所在的位置化作一汪湖水,湖水中会生出三朵含苞的莲花,是为返虚的根本所在。若有生之年尚未跻身返虚,莲花亦会随炼气士寿命流逝渐渐失去生机,最终枯萎。
古之仙界,将结丹、元婴二境称之为“鬼仙”。鬼仙就是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说穿就是死后魂魄不入轮回。
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五行之气,误交误会,故而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此为八境,逍遥。
登天顾名思义,摒弃人身,踏破虚空,飞升入仙。彼时,大道止于微粒,天书洞天,比肩神灵。此境修士若攒下功德足够,天帝一纸诏书下达,便可飞升为仙,在任何一宫都可谋个一官半职,享受人间香火。
人身所能积蓄的灵气已趋于饱和,往后修行不单单是纳气,更多的是在大道法则的领悟上下功夫。
登天往上便是仙人,跨过登天的门槛,可享至少一千五百载寿数。
玄阳,古称“玄仙”。玉液还丹,炼形成气。功成忘形,胎仙自化,神体圆满,阴尽阳纯,身外有身,可得不老,难证长生。玄阳境往后大道能走多远,便要在择取的大道法则上下功夫了,诸如水金火木土五行之道,阴阳之道等,皆不失是一种选择。
三千大道的择取一则与自身是否契合;二则尚要看是否有前人登顶,若前头已有人封圣,那等同于是断头路,除非圣人圣陨,否则后人绝无成圣的可能。
人间有行,功行满足而弗依香火,从道中来,往道中去。初入大道,明悟其法。大道小成,可推本源,难窥真意。天地两分,人仙两别,气息自敛。命簿不显,气运难寻,返璞人身,即为归真境。
返虚修士阴阳相生而生,五气朝元,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故而三花聚顶。三花即为玉花、金花和九花。彼时丹田内三花盛放,三花落则死矣,三花未落犹有生机。返虚可得寿数五千载,难入轮回。
入混沌,感天地,领悟本源,道法大成,心神自然,不仗身外物,幻化无相意。知天地变化之深机,晓寰宇造化之玄妙为守缺。守缺境修士可得九千载到万载不等的寿数,却仍做不到长生。
抱璞,道之始意,道之混元,逍遥于世,参透万法,知其本源,明其法则,故而道法自然。抱璞境修士已得不老长生,基本不行走世间。
再往上,圣人三境,世人忌讳甚深,从不敢多言半句。按照某册圣人玉简的说法,到圣人的境界既是意义上的长生不死,至少难以做到真正杀死。圣人一言一行皆是天法,更甚者斗法间即可使三界覆灭。
萧逸君不知其他修行者的人身小天地如何,反观他,五脏空空,丹海洼水,只能说惨不忍睹。按照介融的说法,他不必急于破境,而是先要改善小天地,水滴石穿,等到水到渠成之日,自然而然便破境。
萧逸君的资质有望登天,结丹之上境境如开天,莫说破境,日常修行可能都无比费劲。收取这样一位看似大道无边,实则破境渺茫的弟子,对许多宗门来说处境颇为尴尬。
花费十数倍钱财精力培养一位止步于登天的长老也好,一宗之主也好,小宗门这笔糊涂账注定是不敢算,本就希冀有位仙人坐镇力挽狂澜,哪里有多余钱财破釜沉舟。大宗门更不会为了日后仅是长老资质的后辈倾向过多资源。
当然,某些豪门财阀深受老祖溺爱的后辈就另当别论了,有时好的出生确实可以用钱财铺出一条大道。但绝大多数仙家宗门都不会如此奢侈,仙人资质终究只是仙人资质,还为成长起来,一切都不是定数,半路夭折的天骄从来都不少。
“咚,咚,咚,咚……”
介融在心里默数九声,等待钟声确定消失才说道:“九声。”
刚运转完几周大周天,萧逸君感知周身灵气已然稀薄,再修行下去灵气不足也是徒然,便结束修炼。刚好听到介融的自言自语,疑惑地问道:“什么?”
介融指间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手里依旧捧着一本画册,临摹着大夏朝数名技艺精湛的画师的画作。其中有位画师一染一点深得某位画圣精髓,令介融连连称叹。“无事。”
萧逸君还未行过拜师礼,所以严格来说,仍不算他的弟子。既然不算他门下,便不算道人,自然听不到钟声。
“不说就不说嘛。”萧逸君无奈道。
介融走到门口,眯着眼看着远处山峦掠过的飞鸟,说道:“过段时间吧,有些事情还没想清楚,等想清楚再跟你说。”
“怎么感觉您老人家整天都在想事情。”
“习惯了。”
萧逸君学着书塾教书先生一样摇着头,老气横秋地教育起介融道:“你们年轻人啊,总是这样不保重身体,劳心劳神很伤的。”
介融被逗得笑出声,如山林莺雀般悦耳,摸着萧逸君的头宠爱地说道:“所以你以后就不要学我了。”
“学不来学不来,我最讨厌想事情了。”说着,萧逸君跑开了,边跑出门边对介融说道,“我出门了,城门门口李屠夫的老母去世了,请了青雍道长做法事,守望也跟着下山,我去帮忙。”
介融笑看萧逸君的身影渐渐消失,不得不感叹,年轻真好啊。等到萧逸君消失许久,他才转身回屋。
跨入门槛的瞬间,身形消散,只留下桌上尚未翻页的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