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九洲异

第19章 持家无为

九洲异 大腿救我 3565 2024-11-12 09:09

  大罗山

  《山经》云:汉儋之西,裴山北二百余里有山,名曰大罗。道祖传世《道德经》三千字,故而山高三千丈,下临低谷,上达天宫,鼓风锵然,鸡鸣海日。楼台巍巍如霞坠,宫宇重重破云台。千道彩云绕,万缕紫烟照,日映修竹,月绕兰芝,当得人间好洞天。

  数万载前,道祖自汉儋洲骑牛西出函谷关,紫气东来三千里,于昆仑古道传道人间。彼时瑶池西望,瑞云状如飞龙,丹霞似青鸟缱绻,浩浩汤汤,如圣天降。

  道祖昔年落下人间的地方,有一山,后世称为大罗,是为道祖人间道场之所在,亦是世人所知的唯一一座执道家牛耳的道宫,八景宫所在。

  以其广开道法,故而盛名。

  每五百年,皆会由一位道祖座下的圣人坐镇。此番坐镇八景宫的是平阳古观一脉的一具圣人分身,其真身在人间悟道多年,算不得什么秘密。

  千载前,儒、释两家学说趋于成熟,其余百家学说紧随其后。若道家再故步自封,作茧自缚,终有一天会被挤下高高在上的神坛。为解道家末法之后忧,度百家门户之成见,道家先贤耗费无数心血追寻答案。

  直至数百载前,有位道家晚辈舍弃修行,阅尽百家书籍,终有希望解决困扰道家无数先人的难题。彼时,尚是逍遥境的道家晚辈已是六百余岁,众所周知,逍遥境若无服食丹药,至多七百载寿数。

  这本该有望登天的老修士此举等于放弃了长生大道。

  闭关海云观藏书阁数百载,服食一枚延寿丹,杂糅三家学说,促使道家学说糅合儒、释二家的精髓,就在他羽化的那一刻。

  昔年尚只是逍遥境的道家晚辈,连破七境,借此登仙入圣。

  是夜,海云观的藏书阁格外耀眼,华盖绵延一洲,金光如昼,遍洒九洲。

  这位开创“三教合一”的盛举的道家晚辈也成为道家距今世最晚封圣的圣人了。封圣时,从儒、释两家掠夺来的气运不算少,差点便让儒家圣庙第二高位和佛家代表着过去的古佛亲自走趟大罗山,请道祖来论道。

  随后,儒、释二家有人依样画葫芦,却仍是只学到皮毛,根本填补不了道家窃取的气运。

  这时期三家学说融汇影响,世称“三教合一”。

  大罗山山巅的八景宫素有“紫府”之称,享有无为清净观世态,太上忘情傲圣尊的美誉。其内有九景,分别为一景瀚海沧溟,二景峦胜昆岳,三景钟华神秀,四景月阳曜辉,五景瑶光罗幻,六景水岚烟霞,七景云霓虹渊,八景落世星河,九景混沌鸿蒙。

  因而九为极数,昔年道祖不想违天下先,故而起名“八景宫”。

  八景宫内有二人相对而坐。

  其中一人,手持拂尘,闭眼打坐,正是玄都的大弟子,静虚道人。还有一人弱冠之貌,健美凤目,温文尔雅,道袍在身,气韵浑然,确有几分浊世佳公子的模样。

  后者是此五百年的坐镇的圣人分身,成圣前道号“素冲”。

  二人商讨的是六月初九周天大醮的相关事宜,虽说周天大醮眼下已是准备妥当,但尚有些许事宜还需与坐镇的圣人商议。

  素冲整理着袖口,盛放于膝前,说道:“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准备看吾八景宫的笑话。”

  静虚汗颜道:“有一说一,此事,委实……有些不像话。”

  “谁让吾等这脉将祖师‘无为’之道奉为圭臬,数万载前是不管人间事,到后面变成不得不对许多事闭眼不见,等到诸如神灵之属蹬鼻子上脸才后知后觉,是否晚矣?”

  若非顾及圣人姿态,素冲都想站在玄都洞洞口破口大骂,这种站在自家道观门口指桑骂槐的壮举他做得出来,又不是没有做过。

  素冲的挖苦,静虚闭着眼睛不再多言。

  放眼三界,敢这么说这位道家第三代弟子的人可不多了。

  治理一座宗门,就好比手持一家事务,他这一脉得益于道祖庇佑,曾有占据天下气运三分一说,彼时人才辈出,道法鼎盛。而后那一撮道法有成的高人便流散九洲,广开道法,牢牢把持着能决定道家话语的椅子,其中便包括他自己。

  不同于桐庐洲的乾元冲虚观,掌教也好,长老也罢,机缘一到便传位于下,虽说乾元冲虚观由此也如孩童学走路跌跌撞撞,摸爬滚打,但随着那一拨小辈成长起来,观内诸事逐渐上手,些许弊端与恩怨亦在小辈手里料理干净,可比在人情恩情一团乱麻的老人更得心应手。

  他这一脉都不曾放权于下,总想着等到所有隐患都解决再传给晚辈,便一拖再拖。谁知前人遗留的祸患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沙聚塔,成一滩死水。道家家大业大,有很长一段岁月相安无事,可随着代代相传,门下弟子再收弟子,此间祸端如溃蚁穴。

  无奈只能传位于弟子,希冀破而后立,可晚辈经验不足,事多如东海寻针,处理事务反而剪不断,理还乱。

  那段最为艰辛的岁月,道观内隐退的老人皆出现在祖师堂的一把把椅子上。

  难得这位如今八景宫一脉的当家人肯跟他坐下闲聊,素冲可想好好珍惜此次机会,遂继续讲道:“有错必纠,天理昭彰。眼下再想去弥补为时不晚,可这么个补法,偌大汉儋洲经得起八景宫几次大修大补。人间非功法,功法有误尚且可以推倒重来,人间的亿万黎民可只有一次啊。”

  静虚苦笑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谈何容易啊。”

  素冲站起身,凝望着八景宫上方那盏灵灯,问道:“非得如此?”

  静虚右手幻出一壶珍藏柳叶红,左手拘来一盏莲花青釉杯,壶嘴倾斜,酒香四溢。他道:“人间非功法。人间诸事若当是照着功法出问题,反倒容易得多。拿神灵攫取香火来说,其实昔年八景宫已经旁敲侧击,将数量不少的神灵金身砸碎,夺去神职。可杀鸡儆猴的效果一般,些许时日依旧有神灵再犯,其实与墨入清水差不多道理。机会给过,情面亦留不少,是他们不懂珍惜,既然如此,倒不如推倒重来。”

  素冲察觉有纸鹤飞入大罗山,随手拘来,丢给静虚道人:“昔年禹帝治水,化堵为疏。”

  静虚摊开纸张阅后,对折再对折,捏在手心,答道:“治水当堵,亦要疏。堵而不疏,则溃则溢;疏而不堵,则漏则滥。”

  静虚从案台抓起两份奏报,大手一挥,飞到素冲眼前。

  一份是长江水患殃及的百姓名录,一百二十四人,姓甚名谁,家世亲眷,年龄几何,平生所做等等一一列上。

  还有一份是金身溃散的神灵名录,山神、城隍、水神、土地之属,二十九江河一百一十八山岳,五十六郡九十七城,共计四百二十二位神灵,其中不乏一座城土地在内所有神灵皆亡的结果。

  素冲闭眼神游一洲,山下百姓大抵已经恢复往常劳作,各国都城也已经派遣官员下到地方赈灾。眼下的难题是官府粮仓的储备是否足够撑到下次谷物收成,其他的倒无有像别洲传闻那般严重,偶有像那座迁陵一般城内城隍、土地、文英、武灵皆陨落才是难办,幸得临近的宗门着数位弟子暗中庇护迁陵,使得城内百姓不受邪祟瘟疫侵扰。

  此次陨落的神灵缺口看似很大,实则早年太平古观背地里已然着手,连同汉儋洲各大仙家宗门筛选数百英灵,为的是填补神位。只要神灵陆续得天庭敕封陆续上任,地方的气运稳固,届时便无有大患。

  天庭那边,太平古观派遣一位抱璞境老祖师前去与天帝详谈,已是给足了颜面。

  素冲听得头大,遂问道:“算是一场大考?”

  静虚难得露出笑容,端起酒杯抿一小口,说道:“看地方神灵是否舍得将香火归还人间,看仙家宗门是否冷眼相看人间,亦看此番后世俗王朝如何看待各门各派。”

  事已至此,素冲多说无益,本就不是他所长,否则亦不会被观中长辈嘲笑为读死书的书板凳。“眼下太平古观心中有数?”

  静虚站起身,摇摇头,说道:“些许埋得深,还得再费一番功夫方可确定。”

  素冲不禁失笑。

  襜榆山山巅的前辈算是看出八景宫的算计,一来是不想人间受苦,二来也有不想他一脉太过顺遂。但人家实打实地救了汉儋洲一洲百姓,这恩情,得认,所以才有了太平古观那位辈分最高的老祖师现身拜谢。

  可惜那位前辈,看都不看一眼。

  静虚无奈道:“不厚道了。”

  换来的却是素冲的开怀大笑,太平古观自以为算无遗策,哪怕有圣人想要出手,知晓八景宫的算计也得掂量掂量分量,有委屈也得受着。可襜榆山那位前辈却是不一样,巴不得他一脉出糗,若非碍于辈分在那里,八成观内弟子下山历练都得小心走夜路会不会遇到鬼。

  静虚见此无可奈何,走到案台烛火前,将信纸取出,捏着一角,放于烛火上燃尽。

  信中只一行字:桐庐有异。

  PS:阳康剩半条命,去急诊科支援没了半条命(Σ_(꒪ཀ꒪」∠)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