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莲儿复仇记

第124章 暂缓封侯?

莲儿复仇记 吴楚东 2348 2024-11-13 10:52

  “徐良参见陛下,陛下万……”

  徐良正三拜九叩,皇上却一挥手打断了他,“免礼。”

  “谢陛下……”徐良抬起头来,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张憔悴不堪、忧心忡忡的脸,他也不再啰嗦了,沙着嗓子匆匆道:“陛下,派去突厥的和谈队伍在沙城入宿之夜悉数被杀,赵家四口一并失踪,可能是让突厥人活捉了!”

  “什么?!”

  皇上倒吸一口凉气,他是想过这个问题,但没想到突厥人的动作竟会来得如此之快,赵铎一行人才走了一天一夜,连突厥境内都还没到,他们就急着冲过来大开杀戒了。而且,还没把赵铎一家四口杀掉,竟把他们活捉了!

  在场所有人无一不感到震惊。大家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所措。这突厥人不按常理出牌,叫人怎么能够理解?

  莲儿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事情的发展似乎不在她预料之内。

  沉默片刻,太子杨启恒皱了皱眉道:“掳走赵铎,他们是明摆着要挑衅我大周了吗?他们是我们的对手吗,就敢这样挑衅?”

  二子杨启昭摸着下巴,一脸费解:“明明赵铎他们再走两天就能到达他们境内了,那时候再动手不是更方便吗?”

  五子杨启文惊恐道:“不会是急着挑衅我们,想要尽早开战吧?”

  太子微微摇摇头,眉头紧蹙:“我看未必,倒更像是赵家人自己意欲叛逃,假冒被突厥人掳走。”

  “只是,赵家四人皆是文官,当中还包括赵铎一个年纪六十有七的老人,以他们那点体力,如何杀得死三十多个武功高强的侍卫呢?”杨启昭疑惑道。

  这话把太子问住了,身边的人也都愣在那里。

  “和谈队伍是怎样被杀的?”皇上望向徐良,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了徐良身上。

  “回皇上,应当是突厥人偷袭,因为所有侍卫的尸体都躺在床上,保持着熟睡的姿态,他们全是被人一刀刺穿脏腑,毫无挣扎迹象,所以,应当是敌人先用迷香迷晕了他们。那时,他们尚未到达突厥境内,定未曾料想过敌人会不远千里来偷袭,夜间的防备还较为松懈,这才给了敌人得手的机会。”

  皇上深吸一口气,他不得不承认,他也未曾想过敌人会不远千里赶来偷袭。可他心中仍有疑惑,敌人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急着挑衅周国,想尽早开战?

  思量片刻,他问道:“既然利用迷香能够轻易办到这一点,那你又何以认为,这一切是突厥人所为,而不是赵家人所为呢?”

  这个问题正是所有人关心的。目光又齐刷刷聚焦在了徐良身上。

  徐良倒:“所有侍卫的尸体都躺在屋内,并未有一具尸体缺失,所有人也都是被一刀毙命的,无一有过挣扎,但屋外的院落中央,却有不少挣扎留下的血迹,可见并非来自于侍卫,从血迹形状分析,也并非有人用血液刻意为之,加之赵家四人又手无缚鸡之力,臣斗胆猜测,赵家四口也许在反抗的过程中有人已经被杀,但尚有活口。会袭击他们的人,除了突厥人,其他可能微乎其微。”

  一席话听得在场所有人心惊肉跳。人人都面色骇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太子仍眉头紧蹙,望着徐良:“那些挣扎血迹,真的不可能是人伪造的吗?”

  徐良道:“回太子殿下,臣等经过细致的勘察分析,能够证实,那堆血迹虽然混乱不堪,但仍然能看出许多挣扎的痕迹、以及血迹喷溅的角度,那并非一般人能够伪造的,这是第一。第二,如果赵家人真的用那种方式杀光了所有侍卫,一定急着逃离现场,逃离周国,没有理由以如此精密的方式去计算血迹喷溅角度、只为做一个无意义的伪造。毕竟不论冒充与否,现场找不到他们的尸体,都不能证明他们已死。第三,如果这一切是赵家人所为,他们想要的,只不过是让皇上以为他们被突厥人抓走了而已,如此一来,大费周章去伪造血迹,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

  所有人陷入了沉默。皇上神情严峻,保持着沉默,似乎在思考什么。

  半晌,二皇子杨启昭思量着道:“现在唯一的解释,就是敌人偷袭了侍卫,想活捉赵家人,在掳走他们的过程中,赵家人可能有人醒来了,与敌人发生冲突,于是被杀了。”

  太子微微点了点头,“只有可能是如此了吧。”

  皇上依然神情严峻,不置可否,只是面色越来越难看。

  五子杨启文义愤填膺,攥紧了拳头,“这些突厥人真是阴险卑鄙!”

  杨启光不屑一顾:“他们真把自己当霸主了?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是我们大周的对手吗?”

  皇上面色阴郁,拳头也渐渐攥紧了,他很清楚,周国平静了六十多年的边疆,如今看来是无法再平静下去了。即便他再想做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太平管事”,这场战事也在所难免。敌人都欺负到这份上了,难道还要纵容他们撒野?

  “总不能就这样任事态发展吧,这未免也太嚣张了!”二皇子杨启昭义愤填膺道,“父皇,依儿臣拙见,可能是时候跟突厥人做个了断了!”

  “就是,我就不信他们手里能有什么对付我们的法宝!”杨启光不屑道,“不就是赵铎四人落在他们手里嘛,赵铎四人又并非军事要臣,难道还能奈我们如何?”

  “父皇,”沉默了许久的四平公主突然道,“恕儿臣在这关头说句不中听的话,这七日之后的封侯大典,是否需要暂缓些日子?”

  “嗯?”所有人一愣,回过头来。

  这话果然是不中听的。刚刚还是喜气洋洋的气氛,紧接着突然变得阴云密布,现在四平公主却又主动提起了刚刚那事,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细思之下,还竟似乎有几分讽刺皇上的意味在里面呢——“边疆都快不保了,您还有心思给一块泥巴封侯?”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所有人看着四平公主,又看着皇上,屏住呼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