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莲儿复仇记

第167章 167投奔赵湘

莲儿复仇记 吴楚东 3464 2024-11-13 10:52

  又一次走下那七级台阶,好比将赵家覆灭之痛又重新经历了一遍。王春华咬咬牙,决意不再自己给自己添堵,绝不回头看那华丽的“郑邸”门头。

  现在,她只有剩下那两条路可以选择了——要么去找杨祖明之妻赵湘,也就是她的姑外祖母;要么去找淞王杨成祖之妻赵清,也就是她的堂姨。

  她选择先去找赵湘。

  ……

  在郑家耗了太久时间,赶到申王府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

  空气中飘来阵阵饭菜烹饪的香味,不知不觉,王春华也饿得饥肠辘辘了。可是下一顿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所幸,姑外祖母赵湘热情地迎接了她。其实这赵湘与王春华的血缘倒不算亲,还不如李珍那边的血脉亲,赵湘只是赵铎与赵松同父异母的庶妹,岁数也比赵铎小了将近二十。赵湘早早就嫁给申王之子、骠骑将军杨祖明,与两位兄长的往来也远不如皇后三姐妹之间多。但不知缘何,在赵府初见王春华时,她就喜欢这个貌若天仙的侄外孙女,今日王春华一来找她,她便热情地迎接了上去。

  茶堂的角落里,熏着淡淡的檀香。茶堂正中央是一张长形茶桌,上面是三杯热气腾腾的清茶。桌子的一边摆着一台杉木仲尼琴,闲雅而庄重。

  王春华的视线忍不住在琴上停留了片刻。这把琴的模样如此熟悉,记得从小在家里,母亲赵澧兰就手把手教她弹琴,当时弹的,就是一把这样的杉木仲尼琴,颜色、花式都一模一样。

  自王家满门覆灭,王春华已许久没有心情弹琴了。音乐从她的世界消失了,一同消失的还有笑声。

  申王杨展坐在长形茶桌中间。他特地支走了其他家人,屋子里只留下他、赵湘与王春华三人。

  杨展与赵铎一般年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打量着王春华,面带着些许忧虑之色。

  “你是赵湘的侄外孙女,便也是赵铎的侄外孙女了。这回赵家的灭门案,连我的女儿杨思荣都被处斩,可见皇弟这次怒火之深。若在此时被旁人说道,我收留赵家遗孤,传到皇弟的耳朵里……”杨展摸着下巴,眉头紧蹙,意味深长。

  言下之意又是要赶她走。王春华惶恐不安,正欲解释什么,赵湘忙道:“春华虽是大哥的侄外孙女,但血缘非常之远,您也看见了,夷三族都牵扯不到她身上,哪怕是母、妻、孙三族,还是牵扯不到她身上,可见血缘之远。她年方十七,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现在又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才投奔了我们府上啊。”

  说罢,赵湘的眼睛又湿润了,“我若非嫁入王府,只怕这次也躲不过赵家的灭门案!在这场灭门案中幸存的,就只有我与赵清两个已经出嫁的女人,其余的,姓赵也好,不姓赵也罢,都没一条活路,老天爷啊,我们赵家这是造了哪辈子的孽啊……”

  杨展郑重其事道:“春华,你听见了吗,赵湘就是因为嫁作人妇,才在赵家灭门案中得以幸存。如果你想彻底远离赵家的牵连,现在面前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嫁作人妇。”

  王春华凄苦地一笑。这些道理她何尝不懂,如果她住在赵家这段时日已经找机会嫁了出去,这一次也就不至于落得如此悲惨境地了。她嘴唇微微动了动,却什么说不出口。也许这就是她的命吧!

  赵湘抹了一把泪,也点头道:“春华,正是这个理,你最好早点嫁出去,我们这府上……难保什么时候就会像赵家一样……”

  王春华忙阻止道:“姑外祖母,可不能这样说啊,这怎么可能呢?”

  赵湘低头不语,神色悲戚,一旁的杨展却道:“她说得没错,我们家确实难保有这么一天。”

  见他眉头紧蹙,似有难言之隐,王春华试探着道:“何出此言?”

  杨展看了她一眼,沉默片刻道:“你有所不知,今日,皇弟为了彻查粮草一案,将我们府上查了个天翻地覆,虽然未能找出什么证据,但看样子是已经盯上我们了。”

  “粮草一案?”王春华微微皱起眉头,这事也就是今天清早发生的事,她在赵家还尚未得知。

  杨展沉重地点点头,“突厥之战,祖明的六万大军都离奇地中了毒,在战场上集体毒发,以至于不敌突厥,全军覆没。此案蹊跷至极,皇弟正在严查。祖明虽已战死沙场,可他身为此战主将,不可能不查到他身上。”

  王春华目瞪口呆,“他怎么可能给自己的士兵投毒呢?不管什么原因输了仗,可是要拿人头谢罪的啊。”

  “就是蹊跷在这里。”杨展烦躁地摇了摇头,“粮草的运输、存储,一系列的操作都是他亲自把控、和兵部亲自对接的,除了自己人,根本没人能有机会去投毒。”

  王春华寻思着道:“那么,这起案子的问题唯有可能出在内部人身上了……嫌犯如此之多,究竟会是谁呢?”

  杨展却微微摇头,“不,嫌犯并不多。”

  他显然话里有话。王春华竖起了耳朵。

  “这个人牺牲六万大军,真的只是想牺牲这六万大军吗?恐怕这六万大军,包括祖明,都是太子的陪葬品吧!”

  王春华大惊。

  杨展苦笑着道:“现在想来,之前那一起莫名其妙的边疆之乱——就是那十几个持刀大汉突然在边疆挑衅一事,显然也是有人刻意为之了。”

  王春华道:“将此事串联起来,真是细思极恐啊。这个人心思缜密,蛰伏已久,竟能将线放得如此之长,莫非都是为了这一天吗……”

  杨展没有理王春华,却话头一转,自顾自道:“可是,光害死太子又有什么用呢,皇太孙杨奇,现年十二,身体健康,聪慧过人,从小到大,就没害过一场病。”

  王春华不解:“那么,这投毒之人目的何在?”

  杨展这才把视线转到王春华脸上,思考许久,才缓缓道:“所以,这人的线,还没有收,这粮草案,也还没有结束。”

  茶堂里飘着淡淡的茶香,空气中却一片令人难受的沉默。

  沉默许久,赵湘道:“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把火可能就会烧到我们府上。”

  望着两位长辈一脸凝重的样子,王春华的心头也随之沉了下来。

  赵湘拿起绢子抹了抹眼睛,岔开话题,“瞧我糊涂的,净说这些丧气话,快要用晚膳了,春华从赵府一路赶来,路途甚远,一定饿了吧。”

  王春华摸了摸饥肠辘辘的肚子,尴尬地笑了笑。其实她并非从赵府赶来,而是从赵府先去了更远的郑府,再从郑府赶来,脚早已走得酸得不像话了。

  杨展思量片刻,道:“春华,你也无处可归,最近这些时日,可以先留在我们府上,但你要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你必须尽早嫁出去。唯有嫁出去,才能尽最大可能甩脱这些朝廷的纷争。”

  王春华知道,杨展说的都是实话。心底不禁一阵茫然和悲哀,想当初就在不久前,她还是一心非杨启光不嫁之人,如今竟要草草嫁作人妇。

  赵湘也跟着道:“那三林的谢家,三子尚未婚娶,年纪也与春华相仿,为人老实憨厚,是个不错的人选,如果春华也觉得妥当,近日我就去一趟三林,跟他说说看。”

  王春华的脸十分僵硬,不知该说些什么,是拒绝,或是应允,她不知道,只有一片茫然。婚配,是她从未考虑过的事情,就在明知杨启光已爱上莲儿之后,她花了这么久,至今也未能走出来,又如何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姻呢?

  也许是察觉到自己这态度太像是急着赶王春华出门去,赵湘也觉着有些不好意思,忙缓和了语气:“春华啊,不是我想把你往外头推,实在是我们这府上也不是久留之地,现在我们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赵家也一样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你身上流着赵家的血,不光我们罩不住,别人也罩不住,包括李皇后,也保不了你。”

  王春华睫毛动了动,眼神更加黯然了。看来,连赵湘都猜到了她想去投奔皇后那边,甚至猜到了投奔的结局。

  赵湘又道:“你现在投奔谁也是徒劳,没有人能保得了你,嫁作人妇是你最好的一条出路。而且,若你真心远离纷争,就不可嫁于王公贵戚、朝廷要臣,你要知道当今圣上最在意的就是有人谋反,宁可错杀三千也不会放过一个。从他夷赵家母妻孙三族就可窥见一斑,他不会让任何一个流着赵家血脉的人东山再起。”

  杨展也道:“想保命,这是最妥善的做法。”

  说罢,杨展幽幽叹了口气,遍布皱纹的脸上挂满了愁容。他愁的是一双儿女杨祖明和杨思荣的死,愁的是粮草案和这个家族的命运;赵湘也愁,她愁杨家的命运,也愁赵家的命运;王春华更愁,她既愁杨家、赵家的命运,还愁自己的命运。

  茶堂里飘着淡淡的茶香,三个人却愁眉不展,各怀心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