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大唐盛世之公主传

第42章 旧事回望下

大唐盛世之公主传 a莫嘉娜 3218 2024-11-13 11:03

  纯熙本来清冷孤傲,但是自从进秦王府以后,却改变了许多。她不仅对秦王温柔体贴,对下人也非常宽和。她为了自己的爱情竭尽全力地讨好秦王和全府上下。当然,她的优秀条件和精心付出成功打动了秦王。他只要能待在府内,至少有一半的日子都待在她院子中,他很喜欢和她谈论诗赋。

  秦王在外面打仗或者是和长孙观音婢在一起时,纯熙就在自己的院子里看看书,种种花草,还养了一只毛色纯白的猫来打发时光,等着秦王来看望她。

  然而秦王府就只有那么大。秦王去纯熙的院子去得勤快了,自然就招致韦珪的不满。

  起初韦珪只是私下里和贴身婢女偷偷抱怨纯熙几句。妾室们给秦王妃长孙氏请安的时候,韦珪当面看到纯熙,也最多白她几眼,说话硬邦邦的,没个好脾气。

  “不累吗?”有一天她们给观音婢请完安出来时韦珪斜眼瞥了她一眼,不屑道,“你都快忘记自己是谁了吧?”

  “你我都是家中逢变命途多舛的人,何必互相为难呢?何况姊姊尚有叔父或亲近的族人在朝中效力,我不过是落魄孤女,蒙秦王好意收留罢了。”纯熙这话说得谦卑,实则却是暗地点出她能入府是因为唐皇李渊看重她的家世背景。

  韦珪入府的真正原因,在枕畔私语间,纯熙已经从秦王那全部知道了。对于眼前的这个光鲜却蠢钝的女子,纯熙有几分同情,又有几分共鸣感。因为就在她得知秦王对韦珪无意却为家族势力被迫纳她时,纯熙就明白她自己的入府原因里,其中一条就是秦王迫不及待地要制衡甚至是打压韦珪。

  这样隐秘而不光彩的争斗,秦王不会让爱妻观音婢参与其中,纯熙是最合适的人选。何况纯熙和韦珪本就有仇在先。

  纯熙知道自己分走了她的宠爱,因此面对韦珪时总有些不好意思。再加上韦珪从前沦为罪臣之妇受尽折磨一事,都是纯熙的父亲隋炀帝下诏导致的,故而纯熙对韦珪心怀愧疚。加上自己在秦王面前夺了她的宠爱,因此纯熙也不敢私下与韦珪有来往,但也对她没有反感之意。

  纯熙希望韦珪能和她各自好好生活,不要惹事就好。

  入府初期,二人的关系就这么微妙着淡淡的。

  后来秦王对纯熙的宠爱不减分毫,更兼入府不久后,纯熙就有了孩子,使得韦珪从原先的不满和嫉妒变成了怨恨。

  纯熙被大夫诊断出怀有身孕的时候是武德二年元月。这个时机很好,因为两个月前秦王刚打赢浅水原之战,平定了整个陇西地区,深受父亲李渊器重。纯熙此时有了身孕,是喜上加喜,秦王认为这个孩子是福星。何况纯熙入府不久,与秦王正是情深意浓的蜜月时期,这个孩子自然备受宠爱和期望。

  韦珪虽然没有害人的心思,但由此也心生怨恨。纯熙从诊断出脉象以后就打算把猫暂时送人,以免发生意外。

  韦珪原本就不得宠,纯熙来了以后更是备受冷落。她平日也是无聊,整日无所事事的。因此当她听说纯熙要给猫找一个新主人,就主动打发人去说愿意领养这只猫。纯熙感到意外,但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去处,还能借此拉近一些和韦珪的关系,就欣然同意了。

  纯熙在整个怀胎期间一直谨小慎微,也是平安无事。那时候纯熙就经常向佛祖祈祷能够生下一个儿子,以此彻底奠定她在秦王府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她怀孕六个月时,观音婢生下了嫡长子,由皇帝李渊亲自赐名为承乾。

  武德二年十月底,纯熙临产期将至,秦王从十月初起就一直每日留在王府内陪伴她,然而这并不能减轻她的负担。

  武德二年十一月初一,经过足足两个时辰的生产后,纯熙生下一个儿子,却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屡遭不顺,从而落下病根,终生不能再度生育。纯熙特别伤心,但是生产本身就是九死一生,她一方面庆幸自己这个孩子平安降生,没有连带着遭到损伤,而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不能再有孩子而伤心了很久。

  于是这个孩子成为她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指望。秦王亲自取名为李恪。秦王一直想着要怎么才能补偿她。现在的侧妃位分,将来的四妃之一的地位,这些都是必然的。她受到的宠爱和眷顾也是除观音婢以外最多的。家人方面,因为她的父母身份敏感,所以不能晋封些什么。这个孩子,他保证一定会是庶出孩子里待遇最好的。

  除此之外,他还能补偿给她什么呢?

  其实对于嫡庶,纯熙是较为敏感的。秦王本人是正妻窦氏所生,连和他夺嫡的兄弟都是一母同胞的,自然不是很懂嫡庶尊卑论。而纯熙却因为是妃子所出,又由于隋炀帝和萧皇后情比金坚,从而她自小到大都对庶出的身份敏感之极。

  所以纯熙愿意以侧妃的身份嫁入秦王府,是鼓起莫大的勇气的,因为这就代表不仅她是妾,她以后的孩子,无论儿子女儿,都只能是庶出了。

  武德三年,李恪满了周岁。在他的周岁宴上,皇帝下诏封他为长沙郡王。

  当时纯熙心想,既然自己终生只能为人妾室,扶正无望,那她的儿子一定得是出类拔萃,人中龙凤,无人能及才行。可是已经有承乾在前面了,她的儿子注定前路艰难。

  纯熙虽然对儿子寄予厚望,但她是一个慈母,对儿子向来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连重话都不曾说过。李恪从小争气,学东西的速度比别的孩子都快。他四岁就开蒙读书了,他的武功是秦王手把手教的,兄弟中除了长孙氏生的承乾和李泰,就只有李恪有这个特殊待遇。秦王除了在皇长子面前是严父,对其余子女都很宽厚慈爱。

  纯熙有了李恪以后,在府内的待遇更加优厚,远胜于韦珪。

  后来秦王登基为帝,贞观二年,李恪就被封为蜀王。此后多次封官,但是由于唐皇的疼爱,始终没有真的就藩。

  贞观十年,观音婢病逝,同年唐皇将城阳公主李玄盈交给杨淑妃抚养,并改封李恪为吴王。

  玄盈曾经问过李恪,他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在长大以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会想到什么呢?

  “你感受过原本亲密无间的兄弟逐渐冷漠甚至反目成仇吗,又或者,你亲眼见到过政权更替吗?”良久,李恪问出这两句话来。

  和玄盈出生在皇宫中不同,李恪八岁之前都是在秦王府中生活的。

  温柔和善的母亲每天上午都会教他读书识字。她在给父亲做针线活时他也会好奇地凑过去看,于是就顺便跟她学了几针。在他的印象里,从他有记忆起母亲就似乎是一个最标准的贤妻良母,通文晓史的贤内助,温婉娴则的解语花,像菩萨一般高贵优雅。

  只是偶尔,他也会看到母亲翻阅着从隋朝大兴宫里带出的泛黄的古书,上面记载着已经消失了的前朝的繁荣兴盛。

  母亲总教导他要尊敬兄长,友爱弟弟。年幼的孩子是不懂嫡庶的,他和承乾还有青雀都年龄相仿,从小在秦王府里一块学习,一天里有大半天工夫都呆在一起。因为承乾担子最重,所以他没有什么玩耍的时间。那时候青雀就会和李恪在学习之余嬉戏玩耍。

  他的童年不像玄盈和薛长风或者杜明尧那般孤独,而是温馨宁静,就像一个最正常的孩子那样,在小时候充分感受到家人的爱意,长成一个温柔善良的好孩子。

  武德年间,秦王府内部虽然没出大事,然而那几年阿爷和兄弟们的争斗愈演愈烈,他总是在府内和谋士们秘密讨论着什么,气氛越来越紧张。

  他去问母亲,母亲安抚他道:“你父亲在为了秦王府所有人努力,别怕。”

  因此在年幼的李恪的认知里,那些隐约模糊却真实存在着的,都是保护家人的一种手段。父亲做什么都是为了他们所有人。

  在李恪心里,父亲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直到武德九年六月那一日,他既将满七岁,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看到了身上的铠甲全都染血的父亲从玄武门归来。

  他身上的是别人的血。

  母亲告诉他,他的大伯和三叔都没了,阿爷即将成为皇太子,并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九五至尊。

  原来皇位就是这样得到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