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盛唐弄潮儿

第24章 。授官与抉择

盛唐弄潮儿 空夜无 5305 2024-11-15 08:33

  主客尽欢,就如现在李世民的笑容一样藏不住。

  罗喆不明白,他不认识那个姓秦的老人。

  根本就没见过。

  欧阳询这位老先生也是,有事他上,没事,他也上。

  以后出宫,自己就去开家幼儿园什么的,那不是大赚特赚。

  罗喆很怀疑自己前世是不是一个幼师。

  但很明显,从今天之后,罗喆的大名将响彻整个京城。

  并且带着那首破阵子。

  至于是不是他写的,可能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秦琼有自己的考量,一生戎马的他该退了,而这个恰当的契机可以让他跟新皇更加紧密一些。

  身为重臣的他,当然知道自己应该在哪条船上躺着。

  罗喆谈不上有多高兴,因为他在此时此刻被强行拉上了车厢,并不是说不喜欢什么王权富贵,而是这种王权富贵只是对于低阶层的生杀夺取的低级趣味罢了。

  如果要说生活质量,那是远远不足。

  到了这里,不授予罗喆官职已经说不过去了。

  但是之前罗喆的态度很抗拒,是怕生出争端,现在军方大佬出头,在这个遍地府兵的年代,那就是军阀靠山了。

  “制,授罗喆四门助教,辅《破阵乐》添词。”

  上次抗旨还是在上次,但是这次情况明显不同了,不是魏徵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罗喆根本不知道四门助教是做什么的,正掂量着要怎么拒绝。

  感觉自己的后脑勺被一只手按着。

  长孙皇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他的身后:“还不快谢恩。”

  嘴上这么说,但是手掌却在发力。

  “谢陛下隆恩。”

  这话也是长孙皇后说的。

  皇后亲自下场,跟老母亲似的,按着罗喆的头谢恩。

  这世道真是千奇百怪。

  谢完恩,她看到罗喆好像又要闹别扭,就拉着罗喆向侧殿走去。

  在她眼里,罗喆就是性格古怪的叛逆小孩,孩子就是孩子,分不清情况,那种情形下,可不能让他乱来。

  侧殿是方才的后妃和公主所在。

  刚一进入,长孙皇后就捏起罗喆的耳朵,看样子很生气。

  “莫不是要让陛下三顾你才任那官职?”

  罗喆踮着脚尖,感觉长孙皇后的力度也不是很大。

  “皇后殿下,三顾我也不想当呀,我当那一官半职可有好处?”

  一席话直接将皇后给问懵了。

  有什么好处?

  功名利禄?

  对于别人来说,那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放到罗喆身上就不合适了。

  那陈家村修出的大路已经给罗喆立了碑,名,他有了。

  而功名最为质朴的情感就是为了利禄。

  一个能在一天内敛财几十贯的人,就朝廷那点俸禄,确实瞧不上。

  良田?均田制下,人人有其田,再说了,罗喆好像也不是靠田产收入。

  娇妻美妾?自己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了,那么等他适龄,必然不会为此发愁。

  那么授官对他来说,还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至少能保住你的小命。”

  长孙皇后气呼呼道。

  “那谁不也是国公,还不是死于乡民之手。”罗喆直接顶撞上去。

  一时让长孙皇后哑口无言。

  李泰酸了,李承乾也酸了,罗喆不会是什么私生子吧!

  这两人在众人面前上演母子吵架呢!

  “但…反正方才绝不允许你拒绝。”

  长孙皇后知道自己理亏了,或许罗喆真不是闹别扭?

  “皇后殿下,可我也不知道那四门助教是何物,还有那填词,我也不会呀!”罗喆有点哭笑不得。

  这种可能就是长辈的过度关心吧。

  “就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也不是什么大事,填词又不需要你,朝中自然会有良臣处理。”

  嘟哝着,长孙皇后给罗喆解释了一番。

  四门就是四门小学,原本是面向七品以上侯爵乃至以下的庶子,其中还包括优异的寒门子弟。

  罗喆是名正言顺的幼师了。

  长孙皇后觉得自己可能说不过罗喆,就抱起宝宝,喊上侧殿里的男孩离开。

  因为接下去,就要给小宝宝取名字了。

  鼻子能闻到空气中的香味,不自觉的罗喆正处于一群莺莺燕燕之中。

  天大地大,肚子最大,罗喆也没多加理睬,就找了个角落吃了起来。

  正殿之中,欢乐的气氛随着长孙皇后再次出现而慢慢静声。

  黄门高喊着:“吉时。”

  李世民从长孙皇后怀中接过襁褓,然后走到李渊面前。

  由尊长取名,算是孝道。

  尽管李世民杀兄夺位,但是现在上演的是子孝父慈。

  李渊手掌抚过小宝宝的额头:“天下初定,吾孙百日,愿太平安定,为有治也,吾孙便以此为名,单字治。”

  “李治,谢皇祖此名。”

  李世民怀抱着被取名为李治的小宝宝高声唱道。

  而群臣在这时开始高声道贺,并且在原地旋转起来,好似跳舞一般。

  最后进入饮酒和道贺作诗的阶段。

  罗喆在侧殿吃得很香,宫廷的御厨也不愧是专营此道的人物,稍加点拨,就能推陈出新。

  吃着吃着,他发现外头好像有些喧闹。

  李泰不知道哪根筋抽了,进门就将罗喆拉了出去。

  到了正殿,罗喆看到一群人慌乱下跪,要知道,大唐可不兴下跪。

  目光放远一些,长孙皇后急切地来回走动,几个穿着深绿色衣服的人遮挡了罗喆的视线。

  “你这是干嘛?”

  罗喆甩开李泰的手,这一看就是是非之地,自己不宜久留。

  这时李泰转过头来,罗喆才看到那肥嘟嘟的脸涨得通红,细小的眼缝泛着泪水。

  “祖皇晕了,大兄你想想办法。”

  李泰似乎觉得自己的便宜大兄能力比宫廷御医要强,遇到这种紧急情况,小脑袋里就想到了罗喆。

  祖皇晕了?

  闻言,罗喆再次将目光看向人群,透过缝隙,他似乎能看到李世民抱着一副身体。

  而那副身体的主人正在痛苦地呻吟。

  “我又不通医道,我也没办法呀。”

  罗喆无力说道。

  其实李泰对他很好,一个孩子,所能期望的自然是无所不能的兄长,可是对此,罗喆无能为力。

  着急的李泰在原地跺脚。

  罗喆曾听闻,天家无情,现在他感觉不一定。

  就算再位高权重,生老病死也是人之常情,年幼的皇子还没被身边的人影响,他们的所作所为皆为纯真。

  所以很多介绍皇子幼年的时候都是聪颖仁爱、才华横溢。

  是环境改变了他们。

  罗喆想要安抚李泰,刚伸出去的手就被李泰抓住,但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心中的着急只能流露出眼泪和焦躁的情绪。

  被抓住的手就像那小宝宝抓住自己的手一样,罗喆只能轻轻拍打了几下。

  他看着那绿袍的御医诊脉,询问,然后从一个童子模样的侍童手里取过一个盒子。

  当罗喆看到那盒子内的东西时,心脏猛跳了一拍。

  那是一颗色彩光泽透亮的球状体。

  丹药,道教自李唐建立,奉老子李耳为主,便成了国教,伴随其兴起的自然是炼丹术。

  视野中,焦急的长孙皇后,焦躁哭泣的李耳,以及那不知是否真情流露的李世民。

  罗喆不知道,这是不是李世民一手炮制的弑亲计划。

  那泛着金属光泽的丹药一看就不是好东西,至少在罗喆眼里是如此。

  晃动的臂膀是因为焦急的李泰。

  李承乾看到罗喆,也满怀忧心地走了过来。

  他抱住了李泰,试图去安慰自己这个亲弟弟。

  目前的状况让罗喆有点为难,不管是长孙皇后还是李泰,对自己都很好,但是他好像没有什么理由去制止。

  人不轻狂枉少年,闭着眼睛,罗喆似乎下了一个决心。

  短短的路程他思绪纷飞。

  宗教的疯子,满腹经纶的傻子,手握重权的呆子。

  哎!

  一道叹息之后,他走向了人群,手掌渐渐从李泰的双手中脱离。

  抽泣的李泰发现自己抓不住大兄的手,抬头看去只是罗喆为他留下的背影。

  “且慢!”

  几步之后一声吼。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激灵。

  聚集着众人的目光,罗喆的眼睛一直停留在那丹药之上。

  “罗郎。”

  长孙皇后一把扯住了他,目前的情况不是罗喆可以胡闹的。

  “皇后殿下,若信罗喆,便不能让他腹下那毒物。”

  顺着罗喆的手指,长孙皇后看到了丹药,那么那个“他”就是指太上皇李渊了,但是毒物两字太过惊世骇俗。

  一时间群情激奋,对于正常人而言的仙丹怎么可能是毒物呢?

  “罗郎,莫要胡言。”长孙皇后拉住罗喆,将他留在自己身边。

  “失眠、多梦、头晕、乏力、口臭、手抖、牙痛,若与之症状相同,那此物便是毒物。”

  罗喆看向长孙皇后,脸上露着淡淡的微笑:“皇后殿下,若是我猜测一致,那便无错。”

  同时,罗喆每一个词语从口中传出,都让那老御医的双手颤一颤。

  当罗喆列举出症状之后,群臣也都安静了下来,因为炼丹之风的盛行,丹药不分家,他们中很多人都会服用丹药。

  因此对于罗喆所说的病症,他们多有体会。

  一道身影冲到罗喆面前,一把抓起罗喆的领口,正是李世民,他血红的双眼恶狠狠盯着罗喆:“此话当真?若是胡言,朕必杀你。”

  这时,罗喆的笑容更加浓烈,亲情这不是存在吗?

  他一手轻轻拍打李世民抓住自己领口的手,一边说道:“陛下莫急,若非皇后殿下和越王真诚待我,我又何必胡言?哲贱命一条,何惧?”

  李世民很是吃惊,现在的罗喆的气魄和他记忆中的一个人很像,他自乱世中崛起,一路杀成了将军,最喜欢说的就是:“臣出生白丁,命贱,何惧之有?”

  所以他一直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最后就算是死,也不曾投降。

  从他身上,李世民意识到了民为水,君为舟的道理。

  将罗喆慢慢放下,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放手,他拉着罗喆来到自己父亲的面前问道:“那你有何良方?”

  罗喆看着那颤颤巍巍的老御医们,他摇头说道:“若是驱除丹毒,民倒是有些办法,可是治病,还需诸位御医诊断,陛下。”

  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处理。

  就像那些厨工,只需要罗喆稍微一说,他们就能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举一反三。

  自然,老御医们也是如此。

  去掉李世民故意毒死自己老爹的选项,那么真相就很简单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放开了罗喆,这样可以让他更细致的观察。

  蹲下身子,那地上的老人,除了服装,实在看不出他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老先生,那丹药可否让小子一观。”

  罗喆抬头对着老御医说道。

  这时,老御医也不敢多说什么,直接将丹药递了过去。

  捏着圆润的丹药,放在鼻尖嗅了嗅,一股浓烈的药味掺杂着金属的味道。

  如果说,这药能缓解头疼,那么里面应该有类似镇静剂的药物。

  罗喆也发现,那装药的盒子有蜡封的痕迹。

  摇了摇头,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御医。

  老御医皱着眉,按罗喆的结论开始反推,太上皇一开始只是头疼,毕竟每天繁重的事务加上接连不断的征战,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

  他主动让侍童取来药材。

  因为罗喆说明了不通医术,所以直接取药材应该能让这位小郎君辨认。

  很快,在罗喆面前摆放着四十九种“药材”。

  罗喆看到了红色朱砂、灰色的铅块还有很多认不出的金属。

  将些排除之后,他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东西。

  一种如同无花果一样的果实,但是被晒成干货的果实老御医叫它“阿芙蓉”。

  看到罗喆对此很好奇,老御医着重介绍了这种果实的另一个名字。

  “罂粟花有四叶,红白色,上有浅红晕子,其囊形如箭头,中有细米,也称罂子粟,又称御米。”

  老御医的声音在罗喆脑海中回荡。

  罂粟,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熟悉是因为如雷贯耳,陌生是因为自己不曾见过实物。

  也难怪可以缓解“风疾”。

  罗喆单独将罂粟拿出,剩下的就是一般的药物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