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中
十一月下旬。
燕京的天气已经很冷了。
昼夜温差很大。
特别是晚上,温度已经降到了好几度了。
一个小房间里面。
王世旻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在台灯的光芒之下,正在翻阅一封一封的来稿,双手有些冻得通红,作为十月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初审负责人,她每天的工作,都是审核这些稿子。
《十月》这一本双月刊杂志,起点非常高。
刊名由著名书法家李华锦亲自的提名。
而更是有当今华国文坛,有架海之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地位的矛盾大人,亲自题了刊词。
第一次开刊。
《十月》就已经引起了华国文学爱好之人的一场风暴。
或许起点太高了,所以受到各方瞩目,而读者的期待值那是越来越高,也导致了如今《十月》对于审稿,非常的严厉,先是编制的一审二审,再到负责人主审。
一篇稿子,过了三关,才算是真正的上桌。
想要出版,最后还要经过主编的审核,即使完全过稿了,百分之八十,都是要进行改稿的,一次改不成,改两次,改三次,一直改到编制认可了。
所以《十月》虽然开刊的时间不长,可其中刊登的文章,小说,散文,诗歌,等等的文学作品,都显得质量非常之高,深受天下读者之喜欢,销量更是一跃成为最高的。
而《十月》的成功,这也有王世旻的一份功劳。
作为和张守人,章仲鄂两大文坛大家并肩,共同创立《十月》的功臣之一,不同于张守人和章仲鄂的名气斐然,王世旻显得低调很多。
而她,在文坛之中,也有一颗教书育人之心,对那些新人作者最有责任心,也最愿意扶持新人作者出头的一个编制。
从她手中出去的好稿子,已经不计其数了。
也因此,她感觉自己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每天千篇一律的审稿,审稿,让她的免疫力越来越提高,要求自然也会越来越大。
王世旻对每一份稿子,都非常认真,甚至有些达不到目标了,她还会在后面,写上一些改进的地方,然后重新退稿回去。
这导致了她几乎是每天都要审稿,审到大晚上。
当然,她也是人。
是人就有脾气。
晚上天本来就冷,冷的双手发红,一开始还是比较有精神的,越是到越最后,他越是感觉疲累,在疲累之下,到时他对这些稿子的耐心,会大打折扣。
已经晚上一点多了,她好不容易把剩下剩下几份稿子审完了,就差不多可以休息了。
她看着桌子上,留下的最后一份稿子,看体量不大,应该很快能解决。
她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打算粗略看一看,其实《十月》名刊名声越来越大之后,每天之中,天南地北寄稿子过来的人,络绎不绝,可因为时代原因,文学断代了一些年,事实上,能让他看得上的稿子,一个把孩子那个,数的清楚,大多数都是来混机会,试一试的。
“咦?”
王世旻对于这最后一份要审核的稿子,看一眼,就有了一种兴趣,她当编制这么久了,敏锐性非常强了,一个文学,能不能喜迎人,她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牧马人?”
对于这个短篇的故事,他看的很快,甚至每一个字,都没有放过,精神越发的抖擞,越来越认真,还轻轻的读出来了,读出来的每一个字,他都有一种的非常特别感觉。
“好故事!”
她把故事读完了,忍不住赞叹起来:“甚至已经不用改了,即使以我的水平,也很难对这个故事,进行更改了,立意很强,立意很新颖,带有讽刺色彩,也有伤痕的痕迹,但是却不属于伤痕文学的范畴,有对于时代的讽刺,但是却真真实实的描述了人哪怕在困难的处境之中,也在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精神……”
牧马人的精彩,让她的精神抖擞起来了。
自从刘心武的《班主任》发表了之后,伤痕文学就成为了文学的一个主流,如今不少作家,都在针对那个时代的故事,把伤痕文学贯彻到底。
牧马人也属于伤痕文学的一个类型,但是如果只是在牧马人上面,看到伤痕文学,那么这个人的文学功底,还真是一般般。
“好一个牧马人,好一个许灵均!”
“这个作者算是把那个时代的无奈给表现出来了。”
“字数虽然不多,但是每一个人物,生活之中的细腻,算是都刻画的入木三分!”
“伤痕,却却并不伤感,而是一个向往生活的美好故事!”
看完这一篇稿子,王世旻却感觉自己已经不疲惫了,有稿子,他是很难疲惫了,他针对这稿子上的故事,进行了评价,描绘,甚至是朗读。
她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拿着这一份稿子,来到了杂志社。
找上主编。
“一大早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啊!”主编张守人看着王世旻那脸上的黑眼圈,和那略显亢奋的状态,顿时猜到了,她应该是遇上好稿子了。
张守人了解王世旻的性格和心态,这算是半个文学痴,遇上好的文章,好的文学,她是会废寝忘食的,甚至会把那种亢奋的状态,保留很久很久。
“让你猜对了,这是前两天投稿来了,我觉得,咱们的头版,有了!”
王世旻激动的把稿子拿出来,递给了张守人。
“我看看,什么稿子,能得到你如此认真的对待!”张守人拿过稿子,仔细的阅读,读的时候,声音是越来越小,甚至精神也变得越来越集中起来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张守人能从文章之中,看到的东西,更多,他幽幽的说道:“作者对祁连山,非常熟悉,更是写出了大草原的生活常态,写出了赦勒川牧场的一种生活,这作者是谁,我认识吗?”
“新人,重阳!”
王世旻道:“地址是在燕大的学生宿舍楼,可能是燕大学生,之前好像还写过一首诗,那首诗在燕京文艺上发表出来了,还引起了不少的热议。”
“这样呀!”
张守人想了想,说道:“你觉得,这稿子,还需要改一改吗?”
“我觉得,以我的水平,很难改了,而且我认为,这还是修改版的,应该是有编辑功底的人,为他润笔了一下,而且我认为,现在这个状态,恰到好处,看起来有些幼嫩,但是文笔功底非常厚,发表起来,完全没问题!”
“那待遇呢?”
“三万一千字,千字六块,你看可以吗?”
这是短篇的,但是比历史上的灵和肉的字体要多一点,赵东阳是凭着记忆,还有自己对电影牧马人的一些理解,掺合了不少私货了,最后又经过了王初夏的润笔,减免了一些字体,也增添的一些字体。
“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是这个水平,并不算是高,是属于新人作者的水平了,作者能接受吗?”
“可以谈的,毕竟,这就是新人作者!”
“行,你准备一下,打铁趁热吧,下一刊,以它为核心了,头版就留给它了!”
“好的!”
…………………………
十月作为双月刊,八月开刊,八月第一刊,十月第二刊,现在其实是第三刊,名声很大,但是发行的时间还是比较短,受众还不足,每个月也就是二十几万份左右。
十二月五号,《十月》开刊,印了三十万份。
一开始,十月的编辑们,还是比较担心,这印的比上一刊多不少,能不能全部售卖出去。
但是似乎己人忧天了。
三十万份杂志,开始倾洒神州大地。
而随之。
爆火起来了。
还有牧马人的故事。
祁连山,赦勒川牧场,许灵均,李秀芝……
这一个个名字。
在无数未来名声斐然的文学家之中流传起来了。
不管是新颖的写法。
把情感和伤痕文学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的感情抒发……
都让无数文学家看好。
没有任何预热,短篇故事牧马人,在文学的赛道上,冲锋陷阵,凶猛的一塌糊涂,连带着十月的销售也变得火热起来了。
本来就有些忐忑不安的张守人接到了这方面的消息,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口气,又让加印了十万册。
以四十万册的销售,打破了自己在一九七八年的限制,让十月不辜负这么多文学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交出了一份震惊人的成绩,真正的成为了华国最顶级的文学杂志,没有之一。
同时,十月的爆火,也让人感受到了。
作者重阳。
也成为了很多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的话题。
这个仿佛石头缝里面蹦出来。
出道即巅峰的作家。
随着《十月》发行全国,牧马人的暴热,真成成为了作家之中的顶流,每天给杂志社写读者来信的人,络绎不绝,给作者重阳寄信的人,哪怕知道未必能交到重阳手中,也依旧一份信,一封信的寄出来。
王初夏也不会想到,一篇牧马人,会在一九七八年的年末,引起文学世界的火热……
而另外一个风暴。
也正在爆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