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下
十二月的向阳大队,已经很冷了,大家都穿棉袄了。
外面下雪了。
只是这山里面,看不到雪而已。
向阳大队,虽然不是四季如春,但是一年到头没有看到片雪落下也属于正常的事情,这就是秦岭的南北之差,一座秦岭,隔开了华国南北。
北方大雪飘扬,一山之隔的南方,却看不到一场雪。
这个天气,对于赵东阳来说,也是好事,不算冷,也不是很热,养猪和气候温度都有很大的关系,天气越温和,越容易生长,但是天气越冷,甚至越热,越难做。
赵东阳这时候,一心扑在养猪之上,他还不知道自己抄袭的小故事《牧马人》已经在文学世界火了起来了,甚至是带动了《十月》爆火起来。
《十月》这本杂志如今在华国很火。
但是别说向阳大队了。
涂阳公社都未必能找出来一份《十月》的杂志。
第一,那是因为《十月》的售价不低。
主要是城里面消费水平才看得起。
向阳大队前几年报纸都没有,最近这两年,才会订一些报纸,还是公社要求的,不能埋头苦干,要学会理解政策,所以按照规定,订一份人民日报就不错了。
顶多来一份渝都日报。
有时候会从公社,拿回来一些巴蜀时事报。
通过报纸,看这个世界,是如今向阳大队,唯一能和外面沟通的途径了。
这么文学范的《十月》,向阳大队订不起。
第二,那是因为目前来说,城里面和农村的文化水平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农村的文盲程度,还是非常高的,而城里面的人,读书多了,对文学,更加向往。
所以赵东阳如今不知道《牧马人》大爆。
其实就他算是他知道了。
他也不会感觉有什么奇怪。
因为这《牧马人》是经过了市场验证的。
要是知道,不说《灵和肉》的得奖,就说《牧马人》这部电影,在华国的电影史上,是引起了多大的风暴,就已经证明了这个故事的好。
这个故事,本身来说,能契合当今社会的时事,甚至是抚平很多人心中的一些伤痛,把大部分人的情绪代入,加上作家能牵动人心,悸动情绪的文笔,能火爆起来,那才是正常的。
当然,如果赵东阳提前知道《牧马人》的大火爆,他未必会写给王初夏,他把《牧马人》写给王初夏,初心是为了解乏,也为了表现自己的一点心意的。
他并没有往投稿那边想,虽然王初夏已经投稿过一次了,但是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对于赵东阳来说。
如今的做人宗旨和原则是。
要低调。
现在的赵东阳,其实更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低调的熬过这二十年,说老实话,他是很害怕自己重蹈覆辙,再一次被人关进去,关一天都觉得难受。
他心里面也清楚。
从今年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多少人前赴后继的倒在了这条路上。
他的目的,是要苟着。
最少,这二十年,他要好好苟着。
过了这风风雨雨的二十年,等到千禧年之后,说不定他能放纵一下,冲进前世没有引起重视的互联网事业之中,以先知先觉之优势,取代二马,成就一个首富,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苟着不代表要一直都穷着。
苟着的意思,是赚钱的时候,要低调,要学会控制风险,最好把责任大众化,只要能让向阳大队扛的责任,他都不会客气。
为此,他赵东阳也会全心全意,为向阳大队的社员过上好日子而努力。
比如现在。
他就踏踏实实的投入在自己的养猪大业。
当初他当这个副业队长。
是无奈之举。
为了更好的养猪。
而养猪,是为了能让向阳大队,过上一个好年。
不求大富大贵。
起码也能闻到一些荤腥,不能太穷了。
虽然,他已经越来越习惯一九七八年的生活了,比如,吃饭没荤腥,去哪里都要靠自己的双腿,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甚至连电视都没有,收音机都是稀有品。
向阳大队还是比较穷的,每年最重要的是吃饭穿衣的事情,收音机属于奢侈品,整个向阳大队,目前只有大队部有一个收音机。
最好的舆论节目,估计就是三姑六婆坐在一起,聊哪一家的是非了。
最关键的一样,那就是开大还是要竹片,连纸巾都是属于稀缺品,每次都要把自己屁股刮的红红肿肿的……
想要直接改变。
那是很难的。
但是可以慢慢来,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让社会进步,让向阳大队进步,也让自己无风险的过上一点点好日子,在在父慈子孝,合家安宁的基础上。
日子能过的更好一些。
比如,家里面的房子,能重修过,用水泥钢筋,搭建现代别墅的,独立空间,卫生间什么的,应有尽有,看的漂亮,住得舒服。
再比如,顿顿吃得起肉……
这些小愿望。
可以慢慢的实现的。
而现如今,养猪就是关键之关键。
也是他改变的第一步。
事情做好了。
才有未来。
做不好,恐怕他第一个,就会失去整个向阳大队的信任,到时候再想要去作甚,就只能想想了,没有信任,那是什么都做不成的。
所以,他一心扑在养猪场,一个是抓养猪技术的培养,一个就是抓饲料的配置,如今大大小小,几十个饲料配方,包括青饲料也在培养状态之中。
如果说,向阳大队的养猪场,和别的养猪场,有什么优势,那就是赵东阳超前时代的饲料配方,立下了呵呵功劳,让短短时间之内,这些猪仔已经长到了将近百斤。
百斤的猪,就算是现在出栏,其实也不亏了,这一次养猪,已经是利益不败之地了。
“第十九号猪的情况如何?”赵东阳这几天,都把注意力放在十九号猪身上了,这十九号猪,是四十九头小猪仔,还有四头小野猪仔之中,长的最快,最壮的。
过了一百一十斤了。
但是这几天,突然有些蔫了,吃什么都吃不进去,这可把副业队的人,给吓着了。
随着猪仔越来越大,那就越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料理,快百斤的猪,那么是少了一头,都是损失惨重的,一百多斤肉,省一点,够全村勉勉强强吃一顿肉了。
“今天好了点!”
金山最是尽职的人,他几乎把每天的记录都整理的条条有理:“兽医看了,也给吃力点药,上午总算是能吃了点东西,兽医说,能吃的进东西,就问题不大!”
“继续盯着,告诉所有人,这头猪,必须要二十四小时不离人,要重点关注!”赵东阳说道:“还有,左边的猪舍要加固一下,另外猪舍每天清洗工作,不能落下!”
“灌溉渠在返修,和新渠勾连,所以现在那边没水过来,我们要用水,只能手提肩挑的,这有点麻烦啊!”金山他低声的说道。
“我知道!”
赵东阳也知道这事情。
当初他选择这里来养猪,自然是经过多次的斟酌了。
一方面,这里还算是比较安静吧,养猪对生产大队的社员生活,影响不算是很大。
第二,就是水源。
这里有灌溉渠,所以水源问题,并不需要担心。
但是现在,灌溉渠的问题,因为梯田开垦,灌溉渠返修,导致暂时停下来了。
向阳大队的冬季开垦大作战,正在进行攻坚战的状态之中,五个生产队,一个不落下,大家都是投入了最大的精力,在这一次开垦梯田之上。
而灌溉渠的返修,就是重整灌溉的路线。
大竹林这边,是灌溉渠的尾站,从三月坡那边过来之后,基本上大部分田地都灌溉上了,到了大竹林这边,基本上就要往回流了。
“这段时间,只能辛苦,我已经让老汉去公社借一个水泵来用,但是很难,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希望,我们早就能凭借着的手挑肩扛,克服目前这个困难,顶多十天,灌溉渠就应该通了!”
“我们尽力!”金山苦笑。
又交代了一些事情,这才走开,走到竹林旁边,看着猪秀才正在算账,还和猪秀才聊了一下。
“一月二十八是春节,但是我估计,这猪,养的不够,出不出栏,还需要考虑一下!”赵东阳最近在要不要在春节之前让猪出栏,有些纠结。
“如果到一月二十五六,你认为,这些猪能长多少斤?”猪秀才最近态度有些改变了,不知道是不是被赵东阳骂的多了,这老东西有些上心了,算账,做计划,管人事,样样精通,赵东阳一下就轻松很多,他还是赵东阳最大的军师,家有一宝如有一老,有事情,问问他,准没错。
“一百五十斤,可能做得到,再多就难了,可再给我一两个月,两百斤,我是有信心做得到的,我已经调整了能量饲料,追求极致的生长,就是肉质可能比平时养的,差点意思!”
赵东阳斟酌了一下,说道。
“年前和年后,是不一样的,我们养猪,未来还要看食品站,供销社那些人的嘴脸,还有信用社那边,也要该面子的,猪,还是要年前猪栏,让大家过一个好年!”
猪秀才考虑了一下,说道:“哪怕亏点,起码,对我们未来,是有好处的!”
春节,在华国,意义不一样。
年夜饭有肉。
和平时吃肉。
那也是不一样的。
目前物资短缺,各类型的肉,都少的可怜,每年到了年底,各地的供销社啊,食品站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让人不断的疯抢物资。
如果向阳大队的几十头猪,能在年前供应给食品站,给供销社他们,那么就等于是帮他们解烦忧了。
“那就年前出!”
赵东阳想了想,认可了猪秀才的提议。
他下午,到了大队部,大队部没人,他走到了旁边的学校,学校里面,除了戴凯之外,还有一个老师,陈冬青,这陈知青在梯田开垦的工作现场,晕厥了两次了,最后赵东阳帮忙,让她协助教书,算她每天六个公分,勉强算是温饱吧。
倒是没想到,他一来,两人倒是给了他不少的惊喜。
戴凯和陈冬青把一份人民日报递给他。
赵东阳看了看着标题。
顿时一阵寒意冲天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