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瘦马
贾琮一行四人坐的是锦衣卫特调的官船。
一路不停靠,顺风顺水的南下。
“爵爷请看,这便是两淮盐场分布图。”
庄逸见贾琮似有不明,便为他讲解道:
大梁产盐区以两淮、两浙和长芦为核心,都是海盐,还有一部分是西南地区的井盐和河东的池盐。
其中两淮盐场的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因盐质优良,交通便利,盐商更愿意购买,因此盐税更高,占了全国一半。
朝廷建有六大都转运盐使司,直属户部管理,地方再设盐课司与盐场大使、场主等职务,监督生产和税收。
两淮转运司设在扬州,辖通州、泰州、淮安三处分司。
通州分司管辖淮南东部的丰利场、马塘场、石港场、金沙场与余西场。
泰州分司管辖淮南中部的富安场、安丰场、梁垛场、东台场和何垛场。
淮安分司则管辖淮北的板浦场、监洪场、莞渎场和新安镇场。
“丰利场被誉为淮南第一盐场,以雪花盐闻名,年产盐约10万引,也就是4000万斤。爵爷想查盐税,丰利场是必去之地。”
“继续说。”
“两淮盐税每年支出盐引40万,每引收税银6两,应收240万两,在林大人到任之前,实际所收不过零头,林大人到任后,把盐税实打实地收足了。”
听到这里,贾琮眉头皱了起来。
林如海如此逼收盐税,恐是成了扬州之敌。
果不其然,庄逸叹道:“在下虽未见过林大人,却一直听闻林大人清廉,可扬州自古便是靠着盐税发家,国库多收两百万,扬州的盐贩子与商人就要减少两百万。”
“你的意思是,林大人有可能是被人谋害?”
“在下确有这种想法,每年两百万的银子,足够这些盐商铤而走险。”
贾琮摸着下巴沉思,黛玉如此小心行事,说明林府已经不安全,况敌人在暗,自己绝不能贸然上门。
不如……
“咱们兵分两路,一明一暗去查,陆千户你们走明路,直接去找扬州知府,让他协助你们去查转运司和盐仓。”
“好。”
“我扮成北边来的富商,庄逸当我的师爷,替我引荐本地的盐商,就说我也要参与贩盐。”
“妙计!”
几人拍掌叫绝。
15天后到了扬州,官船趁夜泊在码头,到了下半夜,贾琮与庄逸悄悄上岸,来到林如海所住的盐使司官邸。
“你在对面的巷子里等我。”
眼见贾琮纵身一跃,轻飘飘进了院墙里面,庄逸惊得下巴都要掉了,赶紧猫着腰躲进对面的胡同里。
贾琮隐在树影中静听良久,整个官邸确无动静,才提气朝走入后宅,朝着一间还亮着灯光的房间摸去。
房间中有人说话,是紫鹃的声音。
“姑娘,一来一往的耗时漫长,况三爷不住在神京,你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
“可我除了等,还能怎么办。”
轻轻细细带着愁苦的声音,是黛玉在叹息。
“若三爷还没来,你身子先熬不住了,老爷可指望着谁去。”
紫鹃不是一次两次的劝解黛玉了,只是黛玉担忧甚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一天比一天瘦得厉害,连好久不咳的旧疾也上来了。
贾琮听得难受,轻轻弹了弹窗子。
“是谁!”
紫鹃紧张问道。
“是我,三爷。”
屋里的主仆两人听到贾琮的声音,就像踩在云端儿里似的,紫鹃不敢相信地推开窗,黛玉也扑了过来。
贾琮自窗户里跳进去,又掩好窗户,再将琉璃灯中的灯芯捻灭了。
“轻声说话,别让人发现。”
“嗯。”
黛玉果然就蚊子似地哼着,紫鹃更是不敢开口。
贾琮瞧得分明,轻轻拉着黛玉,让她坐到床上,自己站在床边。
“姑父现在怎么样了?”
“还是醒不过来,琏二哥哥正到处找大夫,可来的没有一个管用的,都叫……准备着。”
准备后事的意思,贾琮暗暗叹息,黛玉每日听到这些残忍的话,心中该何等难受。
“林妹妹不怕,一会儿我就去看姑父。”
“可你又不是大夫。”
“并非只有大夫会救人,姑父为官清廉,自有菩萨保护,且放宽心。”
听到贾琮这么说来,不知为何,黛玉心中大为安定,旋即又想起贾琮此来,定然危机重重,不觉又愧又担心。
“三哥哥,只怪我不中用,劳你南北奔波。”
贾琮伸手摸了摸黛玉的脑袋,笑道:“哪里话,于公,你父亲是我朝重臣,于私,他也是我姑父。你只管放心,万事有我。”
“扬州这些人什么事都敢做的!”
“我省得,你跟紫鹃也要小心,官邸里应有他们的眼线。”
此时,扬州最繁华的东关街,一栋精致的阁楼里,贾琏正与一名绝色的丫头鬼混。
丫头名叫柳如烟,年不过十三,已被这里的妈妈养了六年,不仅能歌善舞,伺候爷们的本事更是不差,在扬州行里颇有些名气。
送给贾琏时虽然还是清倌儿,行事时却没住嘴的浪语淫词,迷得贾琏恨不得连身子也化在她身上。
几日下来,两人山盟海誓,竟是半刻儿也分不开。
白天里已经丢了三回,晚上又是两回了,贾琏仍是不知疲倦。
偏生柳如烟又勾着他说:“我这没见过世面的,哪里比得上你那公府的正妻,娇嫩的美妾,快离了我这里罢。”
贾琏喘吁吁答道:“那醋坛子,等我回去打破了她,再来接你。”
那柳如烟更加放浪,贾琏哪里禁受得住,又没了。
他原本好别人家的老婆媳妇,不想这次在扬州,竟有那盐贩子求到他面前,特意送了柳如烟给他。
这才知道天下闻名的扬州瘦马有多销魂,一连数日不出楼阁,早把林如海抛之脑后了。
第二天,还是妈妈过来催他回去。
“我的爷,林大人现在还病着,你多少尽点心,以免给林家的人背后嚼舌头根子。”
贾琏笑道:“林家的人都在姑苏,这里只有一个族中的侄儿服侍,那孩子老实得很,看不出什么的。”
话虽如此,贾琏还是听了劝告,回林府去探病。
林如海依然躺在床上人事不省。
黛玉坐在一旁,今日倒是没有垂泪,也没有抄经。
那族侄不大会儿煎好了药端过来,黛玉不叫他喂,而是自己接了碗过来。
“二哥哥,你们都去忙着,我喂完药,再陪父亲说会子话。”
贾琏以为黛玉想开了,便拉着那族侄出去,准备找个地方请他吃喝一顿,以免真在背后说贾家人的闲话。
等人都走开,紫鹃忙搬来一盆茶花,黛玉把汤药都倒进土里,再把药渣拿纱布包好。
这是贾琮交待的,太医死了,只怕这方子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