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刚封狼居胥,又黄袍加身

第71章 赴扬州

  八月十六大清早,随贾琏去扬州的昭儿回来了。

  连水也没顾得喝,着急忙慌的来回王熙凤。

  “姑老爷不大好了,爷正到处请名医,还得过一阵子才能回来。”

  见昭儿提着一个包袱,凤姐儿便让打开瞧瞧。

  “是紫鹃托我带给琮三爷的,说是林姑娘过年时答应抄给琮三爷的《金刚经》。”

  凤姐儿拿过经书翻开,又抖了几抖,并无挟带。

  沉思会儿方说道:“你赶紧给琮哥儿送去,这会子他应该还在府上,晚了又得京营去了。”

  “是。”

  等昭儿走后,平儿问:“怎么不告诉老太太?”

  “老太太心里烦着他,若知道林丫头抄经,指定扣下来。”

  “我就是问你,为什么要给他俩打掩护?”

  凤姐儿冷笑:“你倒是忘了上回因为二丫头的事,就敢亲手杀婆子!若扣了林丫头给他的东西,事发了,你道他打我还是打老太太?”

  平儿就叹道:“都说你天不怕地不怕,原来也有老鼠遇到猫的时候。”

  “小蹄子,信不信我现在就撕了你的嘴?也不知道上回是谁半夜做噩梦的!”

  两人笑闹一会,凤姐儿去回贾母。

  贾母自是伤心不已,只恐黛玉无人照料。

  且说昭儿到了武安爵府,见了贾琮,呈上《金刚经》。

  贾琮本要带着庄逸启程回营,见到经书大吃一惊。

  “是紫鹃托你带的?”

  “是。”

  “姑老爷身体究竟如何?御医怎么说的?”

  昭儿只得说明实情,御医到了扬州,给林如海开了新的方子,林如海本有好转,眼见着旧疾也要治好了,谁知御医七夕夜里游瘦西湖时,不小心掉进水里淹死了。

  之后林如海的病就急转而下,二十多天前竟已昏死过去。

  “琏二爷正到处请名医,可扬州那边能请的大夫都请过了,或许还得去太医院请御医去。”

  御医落水而死?

  贾琮摩挲着《金刚经》,心中渐渐升起一股寒意。

  黛玉的《金刚经》早就抄完送给自己了,现在不顾父亲病重,继续抄写一本经书出来,还冒着风言风语托人带给自己,这是向自己求救的意思。

  林如海的病绝不简单。

  黛玉自己的处境也可能危险!

  他不动声色,吩咐王善保拿银子打赏昭儿。

  等昭儿离去后,说自己要进宫请御医,让庄逸就在爵府等他回来。

  乾清宫外。

  柳湘莲见贾琮疾风暴雨般飞驰,不禁按剑走过来。

  “爵爷,发生了何事?”

  贾综把马缰丢给一名龙禁尉,急道:“我姑父,两淮盐政林如海出了事,我要立刻见陛下。”

  “我陪你进去。”

  “好。”

  两人进了乾清宫,贾琮把张太医落水,林如海昏死的情况说了。

  永兴帝大怒。

  “今年的盐税还未交上来,林如海若有个三长两短,这笔银子该找谁要去?”

  贾琮沉声道:“陛下,若盐税流入奸商手中倒也罢了,若是流入别有用心者囊中,他们反而用这笔银子买枪买炮的,必成朝廷大患。”

  这么说并非夸大其辞,前朝末年的社会动荡,最初就是从江南开始的。

  官盐走私与土地侵占,是导致江南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

  永兴帝压抑住自己的愤怒,问贾琮:“武安军筹备如何?”

  “缺人缺军备,尚须一段时日。”

  “先去扬州,替朕好好查一查,江南究竟是怎么个情况,该打该杀的一律由你处置。”

  “末将遵旨!不过仅靠末将恐是不行,还请陛下派几个副手给我,最好是锦衣府的干探。”

  “你觉得江南会有危险?”

  贾琮如实答道:“前朝盐枭能把两淮的盐卖到宣府、大同、辽东,皆因其中有漕帮和水匪相助,末将不敢未成功先成仁。”

  柳湘莲急忙请令:“陛下,末将愿随武安爵爷一起去!”

  永兴帝摇头道:“你还是留在神京,夏守忠!”

  “奴才在。”

  “去锦衣府宣旨,挑两三个精明能干的,随贾琮前往扬州,若查不明白,就别回来了。”

  “奴才这就去。”

  三人一起退出乾清宫。

  很快到了锦衣府衙门,夏守忠令陆千户带两名好手接旨。

  “你们只管听武安爵爷的话,查清楚案子是第一,保护爵爷的安全也是第一,无论哪件事情出了纰漏,都是死罪。”

  “遵旨!”

  陆千户名叫陆风府,三十多岁,是曹正南一手培养的,破过不少大案,更兼武艺高强。

  另外两人二十五六岁,一个叫熊广宇,一个叫于志,虽是普通校尉,也是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极为精明能干。

  贾琮谢过夏守忠,与陆风府约定在御河码头会合,之后回爵府收拾。

  庄逸正等着。

  贾琮说道:“先回你老家扬州,是重要的任务,也是掉脑袋的任务。”

  庄逸笑道:“在下生死随着爵爷。”

  “我不叫你死,谁敢不让你生!”

  就在贾琮一行人连夜下扬州时,扬州城内一所豪华的宅子里,有人揭开封好的火漆,抽出一张奏折。

  他随口念道:

  “一边是产量锐减,走私猖獗,私盐泛滥;一边是盐税剧减,盐引积压,商人利薄而不满。

  臣窃据两淮盐政之位多年,早已身心疲惫,今日面对此困境竟无计可施,徒负陛下深恩,臣万死莫辞!

  恳请陛下再派良臣能吏,重振江南盐业,事在眉睫,莫使疥癣之疾成蚁穴溃堤。

  臣林如海泣奏!”

  念完之后,他将奏折放到烛上点燃,等折子变成几片黑灰,鼓起腮帮一吹,俱吹散了。

  又问垂手站在一旁的下人:“确定林如海没有写第二封奏折?”

  “转运司里盯得死死的,绝没有。”

  “那贾家的随从带了什么回去?”

  “一一检查过了,只有一部抄写的《金刚经》,全无一个错字,听说是林家小姐为外祖母抄写的。”

  “好个孝顺的丫头。”

  下人问道:“主子为何放贾家的人回京?”

  “林如海病死,总得有报丧的人。”

  “可他还没咽气。”

  那人笑道:“正因如此才好,若是跟着太医一块死了,反而显得事有蹊跷,把我们自个儿暴露出来。”

  下人恍然大悟:“主子高见!”

  “送给贾琏的人找好了?”

  “昨日夜里就抬过去了,这两天得跟着妈妈好好学规矩,以免被贾链看出破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