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座位之风波
桂花水榭已经摆好了宴席。众人入席,承乾居首座,让杜明尧紧挨着他坐。玄盈皱了皱眉,此举本就不符合规矩,何况这是李恪的寿辰,他的位次不该屈居于外臣之下,这简直是对他的一种折辱。
她起身向承乾道:“皇长兄,三郎今日是寿星,当居首座。”她虽然是向承乾方向说话的,但目光却落在他身边的杜明尧身上,意思很明确。
承乾面色不善,对玄盈的提议很不满意,他看向李恪道:“不知道三弟对我的座次安排有什么意见吗?”
玄盈焦急地看向李恪,她没想到皇长兄直接向他发难。她的本意并不是给李恪带来麻烦啊。
玄盈忙道:“皇长兄,我并不是......”
李恪起身拉住玄盈的手,示意她不要多言。他向承乾道:“臣弟对皇长兄的安排没有任何意见。而玄盈是皇长兄胞妹,更是绝无半分质疑皇长兄举措的意思,不过是年幼一时情急,还请您不要计较。”
玄盈看李恪低眉顺眼,谦卑赔不是的样子,又恼怒又心疼。她看向承乾,见他仍在和身边的杜明尧说话,并不正眼看向李恪。
玄盈忍下心中怒气,规矩地行了个礼赔不是,然后脸色阴沉地坐下来。
她看向李恪,目光中流露出愧疚之意。
李恪看到玄盈这样,就知道她在为自己担心,心中生出暖意来,温和地笑道:“这没什么,既然皇长兄宠着明尧,咱们就顺着他的心意来吧。你放心,我没事。”语气温柔又有一点宠溺。
玄盈听李恪安慰她,紧皱的眉头才终于松开,看向他点了点头。
清清朗朗的秋风中,桂花浓郁舒爽的香气迎面扑来,绵延不断。桂花的香气甜而不腻,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菜肴果品流水似的送上来,样样精致,花色又多。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个人的桌案上的菜肴都不尽相同,可见李恪与杨淑妃的细心。
“这道芝麻烤鸭子肉鲜嫩可口,妹妹尝尝。”李恪亲自给玄盈夹菜,面上含着浅笑,如沐春风般温柔和善。虽然是夹菜,却也透着别样的从容与优雅。
玄盈笑着接过。她环顾四周来宾,往年皇长兄和四兄还有杜明尧他们本不来,今年不知为何愿意赴宴,实在蹊跷。另外,这皇长兄既然都来了,那舅父竟然也按捺得住不过来吗?还是说他们二人近来疏远了?
吃了大约半个时辰,大部分人都吃饱了。承乾通情达理,就让众人可以四散开去,要留在席上继续的也可,要去逛园子赏景的也可,射箭场离这里也很近。
大部分人便纷纷离席了,众人赏景的赏景,下棋的下棋,气氛也非常融洽。厅中仅剩下承乾和杜明尧,玄盈,蕙仙,李恪还有雉奴和薛长风在。
其实按照次序,薛长风的座位应该更靠下,但是由于雉奴厚爱,所以李恪特意在雉奴旁边加了一席。
杜明尧见可以自由走动,便趁机来到玄盈面前,笑道:“方才无意中得罪了十娘子,臣在此赔礼了,还望十娘子不要心怀芥蒂,以免忧思伤身。”
玄盈还在吃芝麻烤鸭子肉,没想到他会突然过来,抬头看向他。杜明尧迎上她的目光,一双桃花眼眨了眨,泛出灵动的光芒,嘴角轻轻勾起,噙出笑意来。
他从随从端着的托盘上拿起一个茶杯道:“臣不胜酒力,故而以茶代酒,向十娘子赔罪。”他将茶杯移到唇边抿了一口,动作行云流水,带着洒脱与细微的轻佻。接着盖上茶杯,含笑的桃花眼注视着她。
玄盈被他这样盯着,颇感不自在,遂道:“郡公不必如此,我并未放在心上。”她低下头随便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却没吃出什么菜的滋味。
杜明尧看到她的神色,轻声笑了笑,道:“十娘子宽容,臣便安心了。”言罢离开,回到他的席位上,继续和自家主君说话,仿佛刚才的小插曲他并未上心一样。
玄盈转头看向薛长风的座席,在杜明尧和她说话间,薛长风已经离席了。她环顾四周,发现他和雉奴在不远处的桂花树下一边下棋一边聊天。
玄盈注视了他半天,直到蕙仙来寻她说话时,她才转移了视线,像怕他发现似的,她玩着手上的镯子,眼睛眨得飞快,心下泛出涟漪来。
李恪在旁静静地观察着自家妹妹的神色变化,皱起眉头,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杜家的小郎君长得可真是俊俏,妹妹觉得呢?”蕙仙端着两盘糕点到妹妹的座席上来和她说话。
玄盈听姊姊这么说,含笑道:“姊姊所言不错,这样的风流人物,举国少见。姊姊,该不会动了东床择婿之心吧?”
蕙仙感觉好笑,她忍不住笑出声来,看向玄盈的眼神却多了几分暖意,蕙仙道:“襄阳郡公虽然生得好模样,可惜我不好这一口。但是我看妹妹却仿佛是动了心思,所以好意问上一问。”
蕙仙转头向李恪道:“三郎觉得呢?”
“襄阳郡公年纪轻轻,便是皇长兄身边最受信任的谋臣,心思深沉,难以捉摸,恐怕并非良配。”李恪喝了一口茶,淡淡道,表情疏离而冷淡,的确是不怎么赞同这桩姻缘。
玄盈虽然不知蕙仙如何会贸然提起杜明尧,但是她也没有联姻的心思,更见三郎不喜,遂更是搁下了,只时不时地偷偷瞧着薛长风,脸上微微泛出红晕来。
晚上,玄盈来到李恪的朝露台。
李恪已把月牙白玉佩挂在腰带间,笑道:“我很喜欢你送的玉佩,正好搭我这身衣服。”
玄盈顿时绽放笑容,双手交叉合拢,柔声问:“三郎喜欢就行。你是在收拾行装吗?”
“嗯,没多少日子就要动身了。还真是舍不得妹妹。”李恪边说边放下手中的行囊,上前走了几步到她面前,轻轻地抱住她,十分不舍。
玄盈将手抽出来,拍了拍他的背:“你走的那天,我来送你吧。亲眼看着你走,我才稍微安心一点。”
“嗯,好。”李恪依旧抱着她,闷声道。
贞观十三年,吴王李恪正式转授安州都督,前往赴任。
临行那天是个暴雨天,太极宫里的人中只有他的生母杨淑妃和城阳公主玄盈前来送别他。玄盈今年九岁,还是个小女孩的模样,但眉眼等五官和脸型已经形成个清秀美人的模样了,只是身量未足。
她选了一身最喜欢的衣裳,比平时早起了一个时辰,让玉穗为她仔细地梳了发髻,搭配好首饰。
玄盈来到长安城郊约定好的酒楼,李恪已经在那里了。雨下得很大,他坐在店中,虽然没淋到雨,但是身体单薄,寂寥无比,身后只跟着几个随从。
玄盈从马车上下来,玉穗想给她撑伞,玄盈拒绝了,让玉穗自己撑着,她又拿了把大伞亲自撑着。
玄盈走进酒楼,收了伞,上了二楼,环顾四周发现李恪后,径直走到他的对面坐下来,莞尔一笑道:“三郎等候多久了,怎么还没点菜?”
李恪笑了笑,将菜单谱子递过去,道:“就一会儿,想等妹妹来了一块点,妹妹看看你想吃什么。”
玄盈大大方方地接过来,翻开来看了看,道:“要两份胡麻粥,两份煎鸡蛋,四份拌肉酱的薄脆胡饼,怎么样?”
李恪看这里面包括了两个人共同的偏爱食物,笑道:“好,就依妹妹的。”言罢唤来店中的小厮吩咐了,那小厮忙记下点的食物然后去厨房传话。
玄盈看向他道:“三郎这次去,要多保重。安州远在南方,距离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远,且当地落后,三郎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李恪已经查阅过安州的地理位置和资料,但是听玄盈这般关怀,心里感动,柔声道:“妹妹的话我都记着了,年下我就能回来与阿爷杨姨还有妹妹团聚了。”
“可是现在才元月啊,还有一整年呢。”玄盈一想到这个就懊恼。
李恪安慰了她几句。小食端了上来,两人开始用膳。吃完以后,他们又说了一会话,就到了启程的时间了。
虽然玄盈并不想这么快和他分别,但是祖宗规制立在那儿,她也没有办法,只能送别了李恪。
李恪远赴安州后,玄盈的习字课还在继续中,不过这次的师父是杨淑妃。相比之前,玄盈每天的任务少了一半。雉奴和蕙仙依然常常来找她玩。